明报社评:疫苗安全讲科学 专家判断要相信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医疗保健>明报社评:疫苗安全讲科学 专家判断要相信

明报社评:疫苗安全讲科学 专家判断要相信

2021-03-04 来源:明报浏览数:307 国际会展网

核心提示:接种疫苗不会是零风险,无法排除个别人士接种后有严重不良反应,然而多国批准紧急接种各款新冠疫苗,背后都有专家把关审视临床数据,认为接种效益大过风险。疫苗是否安全,乃是科学问题,必须相信权威专家判断,只要个人身体状况许可,接种一定比不接种好;让成见和政治凌驾科学,抗疫很难成功。

科兴疫苗

图为中国科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一名有长期病患的六旬男子,在接种科兴疫苗后两天,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其后死亡;邻近的韩国和日本,最近亦有人在接种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及BioNTech疫苗后死亡。新冠疫苗是新事物,部分人对这类死亡事件感到担心,乃是人之常情,惟从科学角度,死者生前打了疫苗,不代表是疫苗致命,两件事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时间相隔愈久,相关可能性愈低。放眼世界,上述3款疫苗俱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接种,多国专家都确认疫苗安全可以使用,新冠疫苗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六旬男子死因与疫苗无直接关系,渲染炒作事件反映的是成见,并不科学。当局应加强向公众解说,以免“疫苗犹豫”情绪扩散,给疫苗接种工作拖后腿,卫生署和医管局亦应加强沟通,避免通报滞后。

“疫苗致死”查无证据 成见可拖抗疫后腿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单靠接种新冠疫苗无法战胜病毒,不过疫苗始终是遏制疫情的重要武器。根据3期临床测试数据,多款新冠疫苗,包括复必泰(即BioNTech疫苗)、牛津疫苗、科兴疫苗、莫德纳疫苗等,都能有效防止重症及染疫死亡个案。当然,接种疫苗不会是零风险,无法排除个别人士接种后有严重不良反应,然而多国批准紧急接种各款新冠疫苗,背后都有专家把关审视临床数据,认为接种效益大过风险。疫苗是否安全,乃是科学问题,必须相信权威专家判断,只要个人身体状况许可,接种一定比不接种好;让成见和政治凌驾科学,抗疫很难成功。

香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上周启动,初步反应热烈,万计市民登记接种,六旬男子溘然而去,犹如一盆冷水,影响部分市民接种意欲,预约接种“甩底”者骤增。接种疫苗“护己护人”,谈的是宏观大局;从个人微观角度,部分市民担心副作用“偏偏选中我”,临阵打退堂鼓,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忧虑还忧虑,看待疫苗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始终要以科学为本。当局的责任是向公众详细解释、驳斥谬论,公众亦要保持平常心,成熟理性看问题。

由美国、英国、欧陆到以色列,近月不时都有“接种疫苗后死亡”的消息。以色列疫苗接种计划被视为模范,政府强调无人因为接种疫苗而死,有以色列博客则根据传媒报道和社交媒体资料,列出一份“接种后死亡”的数十人清单,质疑当局“隐瞒真相”。部分人接种疫苗后,会有低烧一类轻微副作用,个别人士甚至可能有较严重反应,这些都是已知的科学事实。人们最常出现的误解,是惯性以因果关系逻辑,看待已接种人士后来遇上的健康事故,本着直觉而非科学,认定“前者导致后者”,并将之当成是“疫苗副作用”,绝大多数有关“疫苗致死”的误解,都是由此而起。

从事件先后顺序而言,“有人接种后死亡”,乃是客观陈述,惟不等于两件事一定有因果关系。以香港六旬男子“接种后死亡”为例,死者有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长期病患,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透露,初步解剖显示,他还有严重冠心病,3条心血管严重闭塞,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呼吸衰竭,是最有可能的死因。疫苗副作用,通常在接种后一小时内出现,一天后出现已甚少。六旬男子不适入院,与接种疫苗时间,相距超过48小时,委员会一致认为死因跟接种科兴疫苗无直接关系,理据坚实充分,坚持炒作政治阴谋论,已是不讲科学、罔顾事实。

通报安排可改善 家庭医生助接种

全球现有14个国家广泛使用科兴疫苗,累计逾1000万人接种,巴西球坛名宿比利亦有注射,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安全问题;BioNTech疫苗采用崭新技术,外界关注副作用会否较强,然而迄今亦无科学证据显示它有安全风险。数以万计市民接种疫苗,有人接种后巧合发生健康事故,又或出现较严重副作用,总有一定可能,六旬男子死亡事件,对政府应变是一次考验。专家委员会能够迅速跟进事件、尽快向公众解释,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整件事的处理,亦有值得检讨的地方。

死者上周五接种,周日入院后死亡,两天后医管局才通报卫生署。医管局解释,六旬男子到急症室求医,曾提及有打疫苗,后来他转送内科病房,前线医生忙于抢救,并无细看其接种纪录,直到有关部门周二覆核个案,发现死者曾打疫苗,才按机制由医管局总部向卫生署呈报。根据院方说法,主诊医生不觉得六旬男子当时有跟接种疫苗相关的临床表征。严格来说,这是一个临床判断,不宜动辄以阴谋论质疑有人想“隐瞒”,然而若有医护人员“看漏资料”,当然亦不理想,当局应跟进事件,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善。现时卫生署每晚都有发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简报,惟只限于即日个案,有关做法是否足够,亦可检视。另外,六旬男子死亡一事,显示部分市民接种前并不清楚个人身体状况。比起接种中心的工作人员,家庭医生对有意接种者的病历一定更清楚。当局在疫苗接种工作上,可以多些借助私家诊所医生在这方面的优势,鼓励有长期病患或不清楚个人健康状况的人,找家庭医生接种。

Booking.com
打赏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英特尔败诉 侵害VLSI晶片专利判赔22亿美元
阅读下文 >> 中芯国际签订采购ASML光刻机 斥资12亿美元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百科
  • 商城

欢迎转发与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w.18sz.com/news/show.php?itemid=799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国际会展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关注官方订阅号

  • 关注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 2003-2024 18SZ.com 18SZ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86 755 88850315 ICP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