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新PMI数据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0.7,为三个月来最高。
据财新网报道,星期五(12月1日)公布的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7,较10月上升1.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为近三个月高点。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有所出入。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1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点,仍位于收缩区间。
与官方PMI相比,财新数据主要涵盖出口导向的企业,以及中国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说,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消费稳步提升,工业生产扎实推进,市场预期也有所改善。不过,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内外部需求仍有不足,就业压力仍然偏大,经济回升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亚洲制造业依然承压 主要地区PMI萎缩
亚洲制造业活动主要指标11月未能扭转悲观情绪,全球商品需求依然疲软,中国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抑制了乐观情绪。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和日本商业银行au Jibun Bank星期五(12月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虽然韩国和台湾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企稳迹象,日本则表现有些逊色。不过,财新中国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意外增长。
彭博社报道,越南PMI指数下降,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不愿支付更高价格,使工厂生产活动压缩。马来西亚和泰国的PMI指数有所改善,不过仍低于50荣枯线。
作为贸易行业的晴雨表,韩国制造业PMI终于结束连续16个月下滑局面,正好位于荣枯线50。由于需求出现改善迹象,工厂增加人手也加强了采购。韩国11月出口复苏加快回升,同比增长7.8%,得益于半导体出口好转。
台湾PMI升至48.3,为3月份以来最佳表现,而日本由于产出和新订单大幅下降表现变差。
与此同时,菲律宾和印尼的订单增加,推动其PMI,分别升至52.7和51.7。
标普经济师Maryam Baluch在谈到东南亚时指出:“如果客户需求继续减弱,将不利于未来几个月亚细安制造业的表现。此外整个地区对未来一年的商业信心依然低迷。”
亚洲制造业表现是衡量全球贸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新的PMI数据表明各地情况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