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木星。 (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最新完成的青海冷湖光学天文台选址及监测重大科学进展论文,19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其中指出中国首个地基行星光学观测中心与行星科学实习基地已落户青海冷湖,将分别在2021年9月和2023年初建成。
图为在赛什腾C点用手机拍摄的星轨,星空在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留下美丽的轨迹。
据中新网引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飞说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实施的行星科学望远镜PAST、TINTIN专案,总投资6200万元人民币。
图为2021年七夕前夕的8月12日,赛什腾C区壮观的银河拱门。
而行星大气光谱望远镜PAST是一台口径0.8公尺的多光谱望远镜;TINTIN望远镜则是口径1.8公尺的多光谱望远镜,工作波段涵盖紫外和可见波段,主要科学目标为木星星云和 Io等离子体环成像观测、系外行星观测。
图为2020年冬季赛什腾雪后的夕照全景,整个天文台笼罩在落日余晖中,远处是辽阔的柴达木盆地。
未来专案建成后,将以「木卫—火山」活动为切入点,研究行星地质活动的主要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为大陆的木星探测提供高水准研究支撑,同时将展开太阳系内类地行星大气演化的特性研究,比较不同行星之间演化的差异性,研究太阳能量对行星大气环境调控特征,在比较行星学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何飞更表示,同时,依托冷湖行星地质观测中心的观测资源,以及冷湖丰富的地质资源,将会成为0冷湖地区发展行星科学的科教、科普、文旅等产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保障。
图为2020年12月20日,冷湖赛什腾初光,证实良好的自然视宁度可在全开式圆顶内的望远镜上兑现。
8月19日消息,历时3年连续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选址于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区海拔4200米标高点(赛什腾C区)的光学观测条件,在视宁度、红外观测及晴夜数量、晴夜背景亮度、气象等方面综合衡量,可以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 青海冷湖国际一流光学天文台址这项重要发现,将不仅打破长期制约中国光学天文观测发展的瓶颈,为中国光学天文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还将改变目前国际所有优良光学天文观测台站都位于西半球的局面,并填补青藏高原所在地理经度区域内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