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即将迈入直辖25周年之际,中央今年接连释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政策红利,助力重庆扩大开放迈向国际化。
重庆上月也与上海等五座城市,一同跻身中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列,手握这张国字号王牌抢占“内循环”时代先机。
“还有十来年时间。十来年时间重庆要比肩上海的话,现在这个步伐还走得慢了一点。现在国家、中央的政策接二连三给重庆,这只是起步。”
重庆即将迈入直辖25周年之际,中央今年接连释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政策红利,助力重庆扩大开放迈向国际化。重庆上月也与上海等五座城市,一同跻身中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列,手握这张国字号王牌抢占“内循环”时代先机。
在重庆资深经济学者蒲勇健看来,与上海同时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只是重庆迈向“中国西部的上海”的序曲。
蒲勇健本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直辖前20几年,重庆主要任务是在西部最重要的三峡库区扶贫,带动当地经济起飞。但随着中国官方年初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重庆已开始放眼下一阶段发展,作为直辖市的任务正迎来转变。
蒲勇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量基本集中在东部沿海,东西部实力差距悬殊,西部目前尚缺一座上海或香港等级的国际化城市。
这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大胆预测,今年是重庆作为直辖市新出发的原点,国家未来十余年大力扶植下,在西部打造媲美东部沿海的一片发达地区,最迟2035年与上海并驾齐驱。
他说:“十来年重庆要进一步提升成为国际化城市,瞄准像上海这个地位……(未来中国国际化城市)东部的龙头就是上海,西部就是重庆。”
重庆是唯一获选内陆城市
被中国媒体形容为“内循环”主战场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选址,上月19日出炉。上海、北京、广州、天津,以及唯一获选的内陆城市——重庆,从20多座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上述五座城市均属“GDP万亿元城市俱乐部”成员,其中四个是直辖市,目前在推动中国国家战略中举足轻重,都是引领区域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占中国目前仅有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过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四个中国经济增长极。
论消费实力,沪京渝穗分别位居去年消费十强城市前四,是中国消费实力最发达城市;天津则不在十强之列,不及一些二线省会。
商务部发布指导意见 利用五年时间建设国际城市
这场中国各大城市之间最新一轮的政策争夺战,始于2019年10月。当时,中国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约五年时间,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这份文件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给出定义,指其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的作用。
这波热潮随即在全中国主要城市蔓延,包括首批入选的五座城市,以及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逾20座城市,加入申报队伍中。分析认为,拿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张王牌,将决定城市在“内循环”时代的站位,影响未来经济发展驱动力。
重庆早在前年12月已加入赛局,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重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的目标。
夜间经济影响力 重庆连续两年蝉联榜首
去年1月,重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明确要实施国际消费集聚区建设等10大工程,提档改造中央商务区,培育首店经济,发展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在重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座山城的消费中,有60%发生在晚上,重庆已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榜首。
今年的重庆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都提出要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落户重庆三天后,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7月22日到两江新区寸滩港片区调研,强调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重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要带动全方位开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陈敏尔也要求,加快发展服务消费产业,推动消费融合创新,营造国际消费环境,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据重庆“十四五”规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中的两大中心区域,是涵盖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三大片区的中央商务区,以及寸滩国际新城,面积分别约10平方公里,以及约6平方公里。
寸滩国际新城由今年6月底对寸滩港启动升级改造而来,其中包括国际游轮母港、保税经济区和时尚消费区三个主要片区;当地港口货运业务本月底前将全部转移到果园港。
《重庆日报》引述江北嘴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穆军介绍,寸滩港码头将改为客运,为国际游轮母港提供四个万吨级大型游轮泊位和两个小型两江(长江、嘉陵江)游泊位。保税经济区以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为主体,拥有约4.7万平方米场馆面积,展示多国特色产品。
时尚消费区则以金山片区为主,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引进时尚总部企业、潮品体验店、时尚创意餐饮等,集聚时尚消费。目前该片区已有奥特莱斯、宜家,以及金山意库等入驻,拥有一定商业基础。
为什么选重庆而非成都?
重庆前年宣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也开始重视发展首店经济,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和前年累计引进263家各类首店。但重庆引进的首店不论数量或规格,都略逊成都一筹,也侧面反映出成都比重庆浓厚的消费氛围及影响力。
去年疫情下,成都仍吸引386家各类首店,同期重庆则仅只有91家。
资深经济学者蒲勇健分析,西部首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选址重庆,而非服务业做得更好的成都原因有三。其一,重庆地理位置比成都更优,“一带一路”通过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在此与长江经济带交汇,便于欧洲和东南亚等区域商贸旅游汇集。
其二,重庆是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将带动以生产廉价低端商品的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蒲勇健说,重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目的之一是为未来工业发展提供高科技支撑,供给的高端产品则可通过在重庆打造经济中心和购物天堂销售出去。
其三,尽管重庆作为“网红城市”近年比成都消费增速还快,游客人数也比成都多,但人均消费很低。“成都平均每名游客的消费是2000元(人民币,下同),重庆也就400元,差得很远……(成都服务业)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必要再给政策上的扶持。”
蒲勇健也指出,不同于一般靠吸纳周边区县资源壮大的省会城市,重庆作为直辖市,有辐射周边地区经济之责。
他说,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提升游客消费,“很大程度上提高重庆经济发展的底蕴,人均收入也会提升。这样把直辖市做起来,更大范围地能够带动周边的发展。”
工业重镇变消费大城 经济转型受瞩目
重庆去年社会消费总额破万亿元,超越广州跃升为中国消费第三城,消费增速1.3%,更位居10强城市第一名。这座西部工业重镇是否由此蜕变为西部消费大城,进而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备受舆论关注。
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宁波诺丁汉大学讲座教授姚树洁受访时分析:“以前重庆基本上是以投资为主,现在是投资、消费都一样重要,今后消费有可能比重越来越大。”
姚树洁说,随着民众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高端服务需求可能会翻倍,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将有助于让中国民众无须出境,便可直接购买国外高端产品及奢侈品。产品以外产生的贸易和服务增加值由此将留在本地,为重庆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
重庆消费市场今年上半年持续荣景,社会消费总额达6893亿元,同比大涨29.9%,比全国高出6.9个百分点。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7791元,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10,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8.9%,为扩大消费提供动能。
对于重庆定下五年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的目标,姚树洁认为,该占比仍远低于英美城市,意味着重庆仍非常看重制造业。
重庆理工大学MBA中心主任邱冬阳受访时则说,在“双循环”下提出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显示官方越来越看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促进作用,同时也希望借政策推进中国工业升级,一并提振中国自主国际大牌的消费端和供给端。“不能变成像全世界其他一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巴黎、东京,只是消费,没有消费品生产的概念。”
助汽车摩托车业转型 攻占国内外消费市场
邱冬阳说,重庆长期自诩为工业智造重镇,但尚未出产国际大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注入氛围和环境,在数字化浪潮中引导重庆制造力走向品牌升级汰换。
此外,这也有助近年持续复苏的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进一步转型,形成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攻占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
重庆缺乏创意时尚和人才
受访学者都认为,重庆目前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仍挑战重重。蒲勇健直言,重庆与沿海一线城市发展差距仍然巨大,要在基建上追赶不难,但关键在于对人才的吸引。
他说,重庆目前主城房价相对便宜,生活气息较浓,对集中在沿海的中国高端人才,包括企业商业管理者及专业人士有一定吸引力。不过,重庆让这些人才挣钱及发挥所长的平台数量仍不足。
邱冬阳进一步指出,重庆目前缺乏创意时尚和人才,“重庆大部分产业工人比率比较高,缺乏文化以及创意。”据他观察,重庆高等学府大多以工科见长,在少数搞创意有成的大学,毕业生则往往向西赴成都发展。
邱冬阳也认为,重庆尚面临辐射力及本地消费力逊于沿海及成都的短板,国际化程度也不足。据了解,冠病疫情下重庆江北机场对外仅保留每周一趟往返新加坡的国际航班;相比之下,成都每周仍有约20趟国际航班。
姚树洁则说,重庆晚于中国沿海开放,观念、体制机制、消费多元化等方面相对落后,交通便利化也逊于沿海,铁路运输比海运昂贵。
但他指出,国际消费中心销售的国外高端产品一般体量较小、售价较高,能通过中欧班列或陆海新通道从欧洲、东南亚等地更快运抵重庆,节约的运输时间能一定程度弥补内陆运输成本较高的劣势。
蒲勇健预期,随着中央动用更多国家力量,把更多大型国企和优质项目转移到重庆,重庆缺乏人才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他也说,中央未来可能比照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对广东大幅免税减税的政策,将之复制到重庆甚至成渝经济圈。“我猜中央可能对成渝双城或者对重庆有类似大减税的政策,吸引很多企业来重庆。”
“这个政策有可能是最关键的、推动重庆发展的举措……重庆未来十年内要实现高速发展,这个可能性就比较大。”
疫情反弹影响建设进度
重庆7月底时隔近一年半再现新冠本土病例,各大商圈和景点人流近期显著减少,可能拖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度。
受访学者对新一轮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程度看法不一。
蒲勇健认为,疫情反弹可能对下半年经济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一些商业不排除回到去年上半年的萧条。
姚树洁则预期,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不至于“伤筋动骨”,“现在整个防疫系统还是比较有效果,大面积使得重庆经济往下沉的概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