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二战后维持国际货币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随后几年美元慢慢转为汇率浮动,而美元也渐渐取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取得国际交易的霸权地位,主宰此后的金融秩序。50年过后,美元虽仍然握有霸权,但却无可否认正面临严重挑战,尤其是中国崛起后人民币会否取代美元的问题。《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多篇文章探讨美元与人民币的将来,当中反映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中《日经》访问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后者指出经济实力才是货币价值的基础,而由于中国经济体量超越美国是早晚的事,因此美元不可能永远维持霸权地位,也许在百年后,人民币会取而代之。
美元很可能失去霸权地位
罗格夫认为美元在过程中将渐渐失去霸权,货币使用将变得多极化,欧洲会以欧元为强势交易货币、亚洲则以人民币会主,其余则继续使用美元。但他又强调,多极货币会产生更大的交易成本,各国最终仍然会趋向于使用一种强势货币。
他又指出,美国进步派只是短视地想提高福利。他并非反对再分配,但认为应通过加税,而非无限借贷。虽然进步派也同时提出加税,但华盛顿内部的阻力很大,民主党在“现代货币理论”下几乎认为可以无限借贷,这样是对美元能永远维持地位过度自信,很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触发危机。
中国也许不想马上取代美元
虽然罗格夫提到长远而言美元可能被人民币所取代,不过短期之内中国也许并不想挑战取代美元。就如《日经》另一篇访问复旦大学学者孙立坚的文章提到,预期人民币未来将在国际交易有更大的角色,但具体国际化到什么程度,还得视乎中国经济开放的程度。
人民币要取代美元,必须首先令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及自由交易,但在短期之内这会产生很大的问题。从美元的经验可以看出,如果人民币要取代美元,将要以贸易逆差的方式大量向外国输出人民币,这会大幅拉高美元借贷成本,国内资金将转向息率高的美国市场,引发资金流走。从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资本风险以及贸易问题的角度看,中国不会太乐意这些事情快速地发生。
再加上,以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风险相当大。美元要稳定地充当世界货币,便需要一个庞大的维持成本,例如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下降。美国过去通过美元收割财富虽然可以收回这个成本(甚至得益),却也会引起美元信用的下降,促使美元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这样大起大落也会制造经济危机。
中国无疑希望弱化美元霸权,人民币普及使用,减弱美国的经济制裁对中国的影响力,并藉人民币国际化刺激中国金融发展。然而,取代美元有很大的代价,即使中国具备这种能力,短期内也未必乐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