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对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等互联网巨头采取全面的监管行动,令整个行业不寒而栗,这是一个更广泛的国家项目的一部分,旨在为中国海量的大数据库创建一个国内市场。
政策文件显示,该计划酝酿多年但势头迅速增强,旨在帮助支持今后几十年的中国经济,其中包括政府监管下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项目。
该计划还可能导致中国互联网行业与全球进一步隔离开来,并加剧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
数据正在成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一个关键战场,双方都担心,民间企业不受限制地收集数据可能会让国家行为者将有关基础设施和其他国家利益的信息变为武器。
中国将从今年9月起实施《数据安全法》,要求处理“关键数据”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交报告。处理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的机构组织,必须进行年审。
本月稍早,就在滴滴赴美首次公开发行(IPO)几天后,中国监管机构以安全担忧为由,将滴滴从该国应用商店下架,导致其股票暴跌。
更广泛的战略计划
但专家们表示,中国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控制数据的努力只是其战略目标的一个方面,即为此类信息(包括政府和私营企业收集的数据)创建一个由国家监管的市场,帮助提振正在放缓的经济增长。
这些信息可能包含几乎所有类型的数据--从健康记录、法庭文件到地图和购物记录。
“海外IPO审计、跨境转移和开放获取某些类型的数据,阻碍了北京不仅要接管对该国庞大的数据资产的监督,还要将其商品化的目标,”总部位于北京的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科技政策研究主管Kendra Schaefer说。
政策文件显示,这些计划需要官僚机构做出巨大努力,对数据进行分类、标准化和价值评估,为数据在国内进行交易奠定基础,同时防止海外取得最敏感的信息。
“大量互联网服务平台获得的用户数据...属于公共资源,应纳入国家统一的分级监管体系,”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本月表示。
第五个生产要素
建立一个国家控制的数据市场的计划已经酝酿多年。
在2017年的一次闭门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敦促政策制定者研究全球数据治理,并就开放、交易、确认数据的所有权和财产保护权“提出中国方案”。
2020年4月,中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宣布,数据将成为第五个“生产要素”,与劳动力、技术、土地和资本并列为国家经济资源。
中国随后迅速发布了《数据安全法》草案,要求对大数据进行大规模审计。
智库新美国(New America)网络政策研究员Samm Sacks表示,“这不仅仅是一项国家安全政策,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问的是‘我们如何从经济角度真正挖掘数据的价值?’”
中国国务院3月份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实验阶段数据市场”的五部分规划,并要求有关部门“实施和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监管”。
经济强省广东上周宣布,计划在年底前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用于交易和监管数据流动,其中包括探索建立“数据海关”。
“野蛮”生长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一直在为如何管理互联网平台及其基于广泛收集用户数据的巨大权力而争论不休。
在对私营企业实行严格管制的中国,这种努力原则上更为直接。
“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想重新控制被这些私营平台作为战略资产持有的数据,然后滴滴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的机会,因为他们怠慢了这些还没有准备好进行IPO的重要利益相关方,”Sacks说。
但Sacks说,中国的努力存在风险。
数据法对什么是“国家关键数据”的广泛定义是模糊的,给公司、客户和投资者增加了不确定性。
中国科技股指数已经从今年年初的高点下跌了40%,因为从反竞争行为到数据安全,监管部门的打击范围不断扩大。
“这破坏了对政府拥有这些数据持谨慎态度的客户的信任。最终将使这些公司更难真正参与全球市场并在中国的封闭系统之外取得成功,”Sacks说。
在中国境内收集数据的外国公司在向境外传输数据时,需要接受同样的安全审查。
“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走出过去野蛮生长的舒适区,适应中国新的制度环境,”浙江大学学者方兴东在《环球时报》最近的一篇社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