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本周三(14日)引述消息指出,中国两大平台经济企业,腾讯与阿里巴巴正在考虑逐步互相开放生态系统。报道指出,阿里初步可能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引入微信支付;而腾讯则会允许阿里的电商讯息在其微信中分享,是及通过微信小程序连接到阿里巴巴的其他服务。腾讯与阿里巴巴属中国国内两大平台势力,由于在支付工具方面的竞争,因此各有“山头”,其生态系统过去一直互不开放。这次考虑逐步开放的消息无疑是受到近年中国政府不断强化的反垄断政策所影响。
腾讯与阿里巴巴都是中国著名的平台经济体,每间所涉及的业务众多,几乎可以自成生态。不过,由于两者的竞争性亦非常强大,亦使得两间公司的业务之间大多不相互通。例如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alipay)这两大主流支付工具竞争性非常强,因此一般在对方的生态圈中的其他服务一般不会兼容,因此在网络上常有“腾讯系”和“阿里系”之分。
从“山头主义”到开放互通
这次有传双方正在考虑逐步互相开放生态,其背后的契机相信很大程度是两间公司均感受到中央政府近年大力推动反垄断政策的影响。近年中国政府强化对大型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打击,包括针对它们通过并购消除竞争者,以及以“二选一”等排他性方法保持市场垄断力等。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受到的打击最为明显,而腾讯也已被中央点名正处于调查当中。
由于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各自在反垄断的名单中,两者的经营前景近来受到不少压力,这也反映在各自的股价上。港股阿里巴巴在去年11月前(蚂蚁上市被叫停前)一度高于300元,至上周一度跌穿200元关口;而腾讯也自今年1月高峰的每股760元跌至上周低见520元左右,跌幅也达32%,两者的跌幅都在三成以上。
过去,由于两者都不希望引入竞争,所以并没有诱引于考虑生态互通,但在反垄断的强力影响下,既然竞争已经无法排除,加上两者都感受到威胁,在“求生意志”的驱使下,两者才逐渐有了不怕竞争而考虑互通的想法。即使消息还未落实,但两间公司能“从无到有”产生这种想法,已经是反垄断政策发挥作用的例证。
互通受惠的是消费者
我们曾指出,反垄断的目的是针对大型企业排除竞争扭曲市场的行为,并非要扼杀大型企业的生存空间。而大企业如果不思进取,除了依靠垄断行为之外便无法赚钱,那在反垄断风潮下,它们只能退出历史洪流。欧美国家在2010年代对中国光伏产业加征反倾销税后,它们的光伏企业在没有来自中国的竞争下,仍然不思进取,最终仍无法阻止中国光伏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可见即使有国策保护,但如果没有竞争提高水平,最终仍不免被淘汰。
反垄断刺激竞争,大企业为了生存便得打破既有框限,发挥创新精神。消费者或许以为反垄断与他们的日常有些距离,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到底竞争与他们有多大关系。腾讯与阿里巴巴考虑互通正好作为一个示范,突显反垄断改变市场生态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不少消费者过去对两者生态互相不通感到不便,但又无可奈何,如果两个平台生态能实现互通,对广大消费者自然更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