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拜登政府的外交国安团队逐渐成形,外界对其潜在对华政策和战略有更多线索。过渡团队初期公布的外交国安高官人选大多不以中国或东亚事务见长,一度令人怀疑未来政府对涉及中国的议题不够重视。然而,奥巴马第一任期时“重返亚太”的设计师坎贝尔将出任国安会新设的“印太事务协调官”,以及强硬派“中国通”罗森伯格出任其直辖下属的中国事务资深主任一职,或意味拜登政府未来仍会采取相对强硬的对华立场。
在坎贝尔获任命前,拜登早期公布的外交国安团队没有太多长年处理对华或亚太事务的高官人选,尤其防长意外由长年主管中东军务的奥斯汀获提名最受关注,这也是为何后来曾参与“重返亚太”工作的希克斯(Kathleen Hicks)获提名出任其副手时,政治网站Politico形容,希克斯的任命对担心奥斯汀缺乏对华经验的国安界成员来说,是“令人宽慰的信号”。
防长人选缺对华经验 副手补其不足
希克斯未来其一焦点相信是中国官方提倡的“军民融合”科技项目。她去年有份合撰的《外交事务》网站文章正探讨这议题,她承认“西方企业和机构太容易地无意中为解放军的进步作出贡献”,但在点评特朗普政府策略时,她虽然称许收紧出口管制和限制中方投资美国顶尖科企等政策,但警告管控范围太广反会影响美国研究和创新。
印太新主管:游说华接受“竞争却和平”秩序
拜登政府未来的亚洲战略走向相信系于身兼总统副助理的坎贝尔(Kurt Campbell),他在任命公布前夕于《外交事务》网站发表合撰文章“美国如何支撑亚洲秩序”,勾勒其印太战略蓝图,强调地区秩序要在势力平衡和合法性得以维持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华府应在亚洲致力同时加强这两点。
谈到如何在势力平衡上抗衡中国,坎贝尔提出优先仿效中国发展相对廉宜的不对称战力(asymmetric capabilities),例如长程战机、弹道导弹和无人轰炸机等,以打乱中方盘算;但他强调美国仍要协助盟友和伙伴自行发展不对称战力。坎贝尔又建议加深美国原有盟友伙伴关系同时,要鼓励区内国家另外发展新的军事和情报伙伴关系。
在维系地区秩序合法性方面,坎贝尔则主张从政治和安全、经济两大范畴入手:在政治和安全层面,华府至少要认真地重新参与地区事务,例如不再避席地区峰会;在经济层面,华府要给予地区成员实质利益,例如即使美国要致力推动敏感产业回流,寻求从中国“受管控下脱鈎”,仍可向区内国家解说,迁出中国的供应链大多是转移至区内其他经济体,藉此加以安抚——但他提醒美国须兼顾开发可替代中方“一带一路”的基建融资和技术支援选项。
但坎贝尔承认,就中国在这秩序下的角色之谈判是最为复杂的部分。他解释,尽管印太国家寻求美国在中国崛起下维系自主地位,但不会想被迫在两大超级强国之间作“选择”。他认为对美国及伙伴而言,更佳解决方案是游说中国,以接受有竞争性却和平的地区秩序对其有利可图,如此地区秩序有以下必要条件:中国在地区秩序占一席位、可加入这套秩序最重要体制、遵守规则所享有的可预测商业环境,以及有机会在气候、基建和抗疫等合作上共同得益。
强硬派中国资深主任 关注“假资讯战”
坎贝尔未来至少有三名直辖下属,即中国事务资深主任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东亚及大洋洲事务资深主任卡根(Edgard Kagan)以及南亚事务资深主任古哈(Sumona Guha)。其中罗森伯格被视对华态度较强硬,《新闻周刊》网站指她过去一年多次撰文,质疑中国发动“假资讯战”来规避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责任,以及抹黑美国等外国的抗疫工作。她上月底在《外交事务》网站发表合撰文章,形容目前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之争并非以军事为首要,而是在政治、经济和资讯的空间发生,中俄在此抢占先手,令民主政体的领导地位和价值观似乎在全球退潮,敦促美国了解自身强项从而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