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换届在即,国际间已放下败选的特朗普,将注意力集中于在一个多月后将掌权的新总统拜登。而国际社会其中一项最关心的事便是拜登新政府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这不单会塑造未来数年的中美关系,更将对国际形势影响重大。
持续近两年的贸易战早已证明,光凭美国一己之力无法在国际贸易与经济规范单方面强迫中国向美国让步。外界普遍认为,对比起特朗普政府对华展开“单打独斗”的强硬战术,认为拜登会改为与盟友合作中国展开经济战线,寻求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PP原于奥巴马政府时期提出,原旨于拉拢环太平洋的美国友邦加入一个以跨太平洋为核心的贸易网。但特朗普继任时,推崇保护主义而退出TPP的协商。后来,在日本的领头下余下的几国还是成立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
故此,拜登如果选择重新商讨加入CPTPP,亦是合乎情理。不过在RCEP已经签署后,以及美国本身受制选民保护主义的倾向,美国要重新加入CPTPP其效果已远远可及奥巴马时代。更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竟然在拜登政府还在大选问题上与特朗普纠缠之时,便先发制人做好“风险管理”。11月19日,中国商务部在例行记者会半主动地表示对加入CPTPP持开放态度,次日(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更亲自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另一边厢,日本首相菅义伟则表示日本的目标是扩大CPTPP的规模,显然是以善意回应中国的意向。
中国“开放”背后的底力
的确,中国与其思考如何对抗CPTPP的包围问题,倒不如干脆自己也加入。从特朗普政府过去打压中国数年的经验来看,中国之所以能对抗比自己体量还要大的美国,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鹰派千方百计想做到“中美脱勾”、“新冷战”,但却败于世界高度融合的现实。中国对应CPTPP的战略意识无疑是以相当的逻辑——“凡是开放的多边组织就加入”。
这种战略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并不简单。换个看法,为何中国能不断主张加入不同的多边贸易协议,但美国却总是受制于保护主义,甚至到了特朗普政府爆发了“退群潮”?归根结柢,一个国家是走向开放还是保护的贸易政策,并非只是一项外交问题,而是实际的经济问题。美国的制造业欠缺国际竞争力,输出又与其他先进国家重叠,只有高科技产品保住了领先地位。但贸易协定不可能只包括高科技产品,故此每每美国要加入贸易协定便会碰到极大的国内反弹力。就连“《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这个签署已久,而且对美国极具地缘红利的自贸协定,也不断遭到国内攻击,这也是为何特朗普在任向摆出姿态重新协定于《美墨加协议》(USMCA)。
反观之,中国平均发展水平远比美国低,制造业价格竞争力要比先进国家高出很多;而另一方面,中国花费多年经营的基建则令中国制造业仍能与经济更不发达的发展中地区竞争。更重要的是,中国对于西方国家产业空洞化的流弊早有戒心,明白企业与经济必须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中存活下来才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方向。纵使加入自贸协定对中国不同产业有利也有弊,但汰弱留本来就是保持企业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从这点而看,中美角力不论如何发展,中国也会继续采取以“开放”应对围堵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