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中国碳排放中和目标 世界欢迎承诺也疑惑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能源化工>明报社评:中国碳排放中和目标 世界欢迎承诺也疑惑

明报社评:中国碳排放中和目标 世界欢迎承诺也疑惑

2020-09-27 来源:明报浏览数:400 国际会展网

核心提示: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占全球28%,主要原因是六成的发电量来自燃煤,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电力需求庞大,燃煤发电是逼出来的措施,但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大城市烟雾弥漫,北京雾霾满天,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全国平均气温从1951年的摄氏8.2度,到2019年的10.34度,近70年上升了2.14度,比全球气温平均升幅要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宣布,中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到高峰,2060年做到碳中和。这一承诺,让国际社会特别是环保人士感到意外,既欢迎也疑惑,因为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国家,经济还在高速发展,达到碳中和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只有拿出实际行动,从立法和能源政策上订出规定,切实兑现承诺,才能赢得世人衷心的掌声。

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占全球28%,主要原因是六成的发电量来自燃煤,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电力需求庞大,燃煤发电是逼出来的措施,但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大城市烟雾弥漫,北京雾霾满天,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全国平均气温从1951年的摄氏8.2度,到2019年的10.34度,近70年上升了2.14度,比全球气温平均升幅要高。

减少耗能大产品出口 降低碳排放转嫁中国

2015年底通过《巴黎气候协定》,订定目标为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摄氏2度,争取控制在1.5度。中国承诺在2020年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45%,这个目标在2018年底已经做到,而且还减少了45.8%。中国碳排放增幅有所放缓,但仍然高踞全球首位,高出占比第二的美国13个百分点。这里必须澄清一个概念,中国的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与日俱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过去大量出口能源消耗大的产品,进口这些产品的国家可以将碳排放转嫁到中国。中国现时重点发展高科技和服务业,同时减少依赖出口,是做到减排承诺的有利因素。

习近平主动宣布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量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由于另外两个大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没有任何承诺,中国自然得到掌声,但仍然有国家表示不满,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将碳中和的目标年份定在2050年,所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中国更加进取,希望中国在2025年达到峰值。

中国去年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有较大的投入,水电、核能的增幅分别是1.1%、9.1%,风电和太阳能更达到14%和17.1%,惟火力发电仍然有4.1%的增幅。更加令人疑虑的是,风电和太阳能的补贴政策将会取消,电动汽车的补贴只延长一年,今年也继续批准兴建燃煤发电厂,令外界怀疑中国的承诺是否可以如期完成。

好消息是虽然新建燃煤发电厂,但近年发电厂的脱硫装置技术已经提高,也严格落实执行,可以减低污染。在农村,过去家家户户燃煤取暖,近年逐渐改成集中管道供暖,取代燃烧效率低且污染大的小炉子,也大大改善了空气污染。另外,全国第四大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今年建成,开始发电,将成为达到碳排放承诺的强心针。

同时对碳中和有莫大关系的是森林覆盖率,中国的森林面积,过去10年是全球增加最多的国家。建水电站和增加森林覆盖率,牵涉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还要迁移大量移民,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有一定财政压力的。

本国国际受惠能源科技 带动广泛利用清洁能源

能源政策的改善需要能源科技的支持,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板技术全球领先,风力发电机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电动巴士在内地很多大城市已大行其道,技术成熟,这些科技革新不但对内地应用可再生能源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较低廉的价格出口,带动全球广泛使用。然而,中国仍然有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对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燃煤发电装置,在出口收益与全球环保承担两方面如何取舍和平衡,就考验内地智慧了。

中国对气候变化做出的承担诺言,全球的监察组织都会用放大镜细看中国的每一项政策,近的将会审视即将公布的第14个五年计划,内里的经济规划是否有利于低碳能源政策,长远的会盯紧经济增长模式,是否会与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然而,政策毕竟会因为国际与国内的环境变化而有所调整,关键是要依法施政。

今年4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能源法》草稿,对能源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政府、企业和个人所遵循的细节,都有法律条文加以规范,如果审议通过,政府依法施政,企业和个人有法可依,才是长治久安之计。中国领导人对国际社会做出庄严的承诺,作为泱泱大国,不能失信于人,能够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积极影响,反过来也会造福本国人民。

Booking.com
打赏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欧洲多国疫情反扑 欧盟:有些比3月高峰期更严重
阅读下文 >> 专家学者研讨新时代中文学科建设:与自然科学的界限被打破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百科
  • 商城

欢迎转发与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w.18sz.com/news/show.php?itemid=692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国际会展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关注官方订阅号

  • 关注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 2003-2024 18SZ.com 18SZ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86 755 88850315 ICP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