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在中国和美国加强争夺科技业主导权之际,中国倾举国之力打造的自主品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突现中国主打经济内循环时,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夺得先机,不受制于人,并寄望北斗与5G完美融合打造万物互联新时代。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专家们周一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北斗三号的前生今世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伴随着5G的到来,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时代,北斗和5G、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的融合,会催生出新兴产业、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称:“5G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天然融合性,随着5G的到来,对时间和位置就会提出更高要求。在目前可以认知的未来,只有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据其介绍,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七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指标先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今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据冉承其介绍,5G到来以后,可以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方面产生革命性变化。中国国内企业正在致力于把北斗高精度应用和5G融合,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方面作很多创新应用。当然,互联网汽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无人化、智能化一定是北斗+5G带来的新变化。
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目前是全球5G方面的佼佼者,尽管手握5G技术王牌,却遭欧美封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三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包括一个或多个卫星星座及其支持特定工作所需的增强系统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公布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其中GPS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并用于导航定位的全球系统,GLONASS经历快速复苏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卫星导航系统,二者目前正处现代化的更新进程中;GALILEO是第一个完全民用的卫星导航系统,正在试验阶段;BDS已经具备了亚太区域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功能,由北斗二号逐步过渡到北斗三号,处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冉承其介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北斗系统28纳米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纳米工艺芯片即将量产。
而芯片的发展是北斗系统应用的关键,面对目前北斗的芯片技术是否受制于人成为自主品牌的痛点和难点?是否怀揣一个”中国芯“?
冉承其表示,应用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芯片,“中国芯”当然是系统最核心的地方。现在北斗产业链所有环节全部打通,芯片、板卡、天线等实现量产。
“我举个例子,北斗芯片规模已经过亿,22纳米的芯片也即将大批量量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在国际上卫星导航芯片最高的工艺也就是这个水平,所以我们现在水平应该是国际一流。”冉承其称。
关键是中国企业参与进来以后,靠中国的科技人员和企业的积极性,把价格大大降低,现在最便宜的芯片不到1美元,约6元人民币,而且含税。高精度的板卡,10年前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板卡最贵的时候都是十几万人民币,今天中国企业参与了,中国企业做北斗高精度板卡以后,在中国国内不到3000块人民币,企业还有足够的利润。
他表示,在芯片发展规划上,中国企业非常有积极性。政府要营造一个好环境,提供政策,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优惠政策、税收政策、资金贷款的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在芯片、北斗产业链继续加大支持、加大投入,把北斗产业链做得更完善。
他提到,28纳米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纳米工艺芯片即将量产。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中美科技竞赛激发中国芯片业大规模投资,中芯国际周一公告称,拟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发展集成电路,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该项目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注册资本金拟为50亿美元,其中51%初始注册资本将由中芯出资,公司A及H股股价均走强。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但面对后疫情时代变得越来越严竣的国内外形势,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看待面临的中长期问题,因此给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指导方针事实上也更着眼于中长期,强调更多依靠科技创新。
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工程建设提前半年完成,对正处经济恢复期的中国无疑是一剂提振士气的良药。
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介绍,北斗系统是一个高风险、复杂的系统,技术上的特点是混合星座,有约36000公里高度的GEO、IGSO卫星,有约21000公里高度的MEO卫星,卫星指标要求高、空间环境复杂,同时工作寿命也是大于10年和12年,作为卫星的产品,它的质量具有在轨很难维护、很难修复、很难更换的特点。
因此整个系统的理念要“先于故障发现问题、先于问题发现苗头、先于苗头解决问题”。“先于苗头解决问题”就是一定要让用户不能体验到一流的北斗对他使用造成影响,北斗系统这次开通在服务功能和性能指标上有实实在在的承诺,相信通过前期的工作和后续在轨的措施,北斗系统一定能够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一流服务。
至于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谢军表示,要在2035年前建设一个更智能、更泛在、更融合的系统。
“简单来讲,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立体服务覆盖的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我们正在推动这个工程的论证和后续的起步建设,它一定是北斗三号后续新的亮点工程。”谢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