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中」态势形成,两国对立冲突愈演愈烈,即使美国大选政党轮替,也不会因而云淡风清。放眼全球对中国较友善而有力量的地区莫过于欧洲,对中国国家利益而言,如何善用欧洲这个杠杆,是战略家应有的眼光思考。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民主党准候选人拜登都以「反中」标榜自己,并抨击对手「亲中」,未来3个多月选战中,非常可能还会在「反中」较劲加码演出。可以预估,未来无论谁当选总统,美、中将长期停留在磨合与对立期。甚至还有观察家认为,如果拜登入主白宫,将更有能力筹组「反中联盟」,对北京更不利。
但欧洲人对中国态度大为不同,尤其德国人。总部设在英国的YouGov民调中心7月14日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42%德国人认为,50年内美国将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并被中国取代,23%表示不确定,22%未提出答案,仅14%受访者认为美国能够保留头号强国地位。美国是否会丧失世界霸主地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愈多人相信中国将取而代之,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就会愈重。
中国更应该调整心态,考虑在全球权力格局中重新布局。冷战结束以来,北京一直都将中美关系视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但是,未来中美关系非常可能连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都不是,更可能的发展是长期陷入争霸战的「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各大洲之间,对中国较友善地区莫过于欧洲,其中俄罗斯是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但对中国除了提供武器、石油与军事演习上撑撑场面之外,用处不是很大,而且双方存有冷战阴影,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盟国。德国在欧洲国家间,对中国既友善又有用。
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互访多次,签订各项协议不计其数。默克尔是全球大国之中极少数能抗拒美国压力、坚持与中国华为5G合作的领导人之一。默克尔坚称德国有能力处理自己的网安问题,不劳美国操心。甚至在美国以情报降等、不再提供反恐情资以及撤军的威胁之下,她仍不为所动。
默克尔日前接受欧洲报纸联访时表示,不要认定美国仍想当世界领袖,如果美国自愿放弃世界大国角色,德国须「深切反思」。她说:「我们是在『美国想当世界大国』的认知中成长。假如美国现在想从这个角色退出,我们得深切反思。」她警告说,各国不该再把美国要当全球领袖视为理所当然,必须重新调整优先顺序。
默克尔所谓的「深切反思」究竟是何所指,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无疑,她对特朗普将9500名美军撤出德国表示遗憾,她说「驻德美军不只能保护德国和北约欧洲成员国,还能保护美国利益」。然而,也没有证据显示,她会全力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张的欧洲「战略自主」的构想。
默克尔与马克龙曾公开宣称,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欧洲应该发展一套符合欧洲价值观与欧洲利益的新战略。马克龙主张,欧洲有必要发展一套不靠美国就能保护自己的新战略。默克尔对于马克龙的欧洲「战略自主」仍持保留态度,因为德国将为此付出庞大代价。
美国前总统欧巴马多次指责默克尔对北约军费贡献不够多,特朗普不仅加重批评力道,更经常对默克尔冷言冷语,讽刺她不愿承诺将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2%。不过,默克尔当然也有她的苦衷,一旦德国将军费从目前GDP的1.3%提高到2%,将意味着德国人民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社会资源分配与国际责任,势必大量举债。
在默克尔「深切反思」德国战略方针尚未定案的过程中,应是中国出手的最佳时机。在「一带一路」推出之初,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义大利等欧洲国家都纷纷加入,但没多久许多欧洲国家都意兴阑珊,直到习近平访问欧洲,同意对义大利与瑞士「让利」,一些欧洲国家才又燃起对「一带一路」的重视与兴趣。
毕竟,「能舍才能得」,有付出才有收获,如果中、德两国能建立可长可久的伙伴关系,加上义大利、瑞士、希腊等国的力挺,必能让中国在欧洲得到愈来愈多国家的支持,也才不至于面对美国的挑战时,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