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病毒疫苗研究与时间赛跑。(新华社)
中国工程院士陈薇领衔的团队,周五公布全球首个新冠疫苗Ⅰ期人体临床数据,108人接种疫苗后,均出现显着的细胞免疫反应,但仍需进一步试验,以确定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对此,美国专家持保留态度。
国际医学期刊《刺胳针》(Lancet)22日刊登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Ad5-nCoV)疫苗Ⅰ期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是全球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报告指疫苗安全、耐受性良好,能够在人类中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应答,108个志愿者全部都有显着的细胞免疫反应。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进行评估。
报告显示,2020年3月16日至3月27日期间,通过对108名18至60岁的健康成年人注射疫苗后发现,疫苗在接种后28天具有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志愿者在接种后第14天开始出现快速特异性T细胞反应。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反应,也即产生中和抗体的滴度,在接种后第28天达到峰值。
报告提到,Ⅰ期试验是要初步了解疫苗的安全性,从试验中不良反应的报告来看,大多数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28天内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认为,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表明其具有安全性,并能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
但报告承认,目前还无法根据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或T细胞反应情况,来推测这种疫苗对人体是否有真正的保护作用。加上样本数量小,持续时间短,缺乏随机对照组,对疫苗免疫反应的研究能力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过,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欧菲特表示,这些副作用「不是好的安全信号」,也没有促发强力的免疫反应,连同所引发的副作用来看,他建议研究人员应放弃。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昨在全国两会期间受访称,中国正研发的数款新冠病毒疫苗临床测试证实,疫苗对人体是安全,预计年底开始可在应急情况下,给特殊人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