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指科技将带动全球供应链转型,图为1月10日,一台拥有AI、5G通讯等技术的巡逻机器人在杭州高铁站和民警一同巡逻。(中新社)
面对近期疫情衝击,导致全球产业链恐再陷入新一轮洗牌,甚至爆出「全球化终结论」说法,对此富邦金首席经济学家罗玮说,「全球化」调整脚步已进行多年,但观察还不致于「终结」。他认为未来在「5G+AI」基础下,所有企业会对能掌握新科技的族群提供定制化服务,生产转为高度弹性化,供应链思维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包含能搭配的国家地区相互合作、长链转为短链、分散供应链风险等。
罗玮说,最初的全球化是先进国家希望透过新兴市场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等新兴国家经济改善后,可购买更多先进国家的服务与产品,结果却是金砖四国崛起,不如原先的预期效果。
这导致欧美为主的先进国家反而出现就业减少、产业空洞化问题,随后则出现FTA(自由贸易协定)、讲求双边贸易对等互惠的崛起。罗玮指出,实际上全球化的调整早在2010年就已逐步开始,直到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推动中美贸易战、要求WTO修改规则,加上欧盟也站在美国这边,进而让全球化调整步伐更剧烈。
罗玮认为,在全球化步伐变化、中美贸易战,再到近期疫情衝击的重新思考下,未来全球产业布局与供应链的调整是必然趋势,但即便如此,要说到全球化的消灭也还不致于。
他也举例,近期美国宣称大型车厂5月将恢復重启,但却卡在提供关键零组件的墨西哥尚未復工而出现变数。从未来趋势来看,美国就可能採取部分供应链放在美国国内,同时分散供应链风险,要有多个合作地区、不能只限单一供应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