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表面的突刺,作用就像钥匙,试着破解细胞表面的受体。(图/明尼苏达大学)
当一种新疾病冒出来时,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便分工合作的採取行动,相互分享所找到的线索。明尼苏达大学(UM)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表面尖刺的蛋白质结构,发现它确实与SARS有些差别,变得更容易传染。
科学警报( Science alert)报导,明尼苏达大学团队,使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制作了新冠病毒尖刺蛋白质结构的3D模型,显示了刺突蛋白的外观,以及对人类细胞的结合方式。
冠状病毒的外观就像个布满突刺的球,而这些刺其实更像是一把又一把的钥匙,它们试着附着在人类细胞(尤其是肺细胞)上,这些「钥匙」会寻找人类细胞表面的「受体」(类似锁孔)。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就是,新冠病毒的「钥匙」,能够轻易的「开锁」,于是感染力超强。
生物医学研究员李方(Fang Li)解释说: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必须瞭解病毒蛋白的结构特徵,以及它是如何与人类细胞接触,充份明白以后,我们才可以设计出阻止病毒与人类细胞结合的的药物,这称为干扰素,像现代战争的干扰雷达一样。」
明尼苏达大学团队,分析新冠病毒,与SARS的表面蛋白质结构。团队指出,新冠病毒的表面已经突变,能够轻易的破解人类细胞的表面受体。(图/明尼苏达大学)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蛋白质结构,就像一堆乱成一团的线头,但是看得懂的于生物学家而言,这是一个 非常有用的模型。他们从中发现3件重要的事:
1.新冠病毒SARS-CoV-2,与2002~2003年的SARS确实出现一些突变,它们的刺突蛋白,已发展出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新策略,从而使它更容易传散与感染。
2.蝙蝠身上的病毒株,与人类新冠病毒有不少差异,显示蝙蝠病毒株,至少需要歷经好几代的突变,才能成为欺骗人类受体的形状。
3.中国大陆的研突单位,已从穿山甲身上,分离出两种冠状病毒株,发现其中一种穿山甲病毒,可以很好地识别人类受体,这意味着穿山甲确实很可能这次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这些表面蛋白的模型结构,将会分享给全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大家集思广义,从这些线索中,开发治病疗病毒的药物,或是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