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展现实力生产抗疫物资;图为2月16日,上汽加紧生产负压救护车,无锡分公司摆满正在改装的负压救护车。(新华社)
中国在经济受到新冠病毒衝击下,还能大规模援助全球,就在于中国把一带一路计画转化为援助计画,并利用世界工厂的优势,成功跨界生产防疫物资。自给自足后,就可捐助他人。
中国自1月底疫情大爆发时,跟如今美欧各国一样,防疫物资供不应求。但中国立即透过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跨界生产医疗防疫物资。像深圳企业比亚迪原本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与医疗领域不搭界。在总裁王传福亲自上阵监督,在一月底召集逾3000员工,花一周时间研发、制成口罩生产设备,如今每天可制造500万只口罩,消毒凝胶生产线日产能30万瓶。
多省简化审批并减税
例如四川宜宾国美酒业公司,在其白酒工厂增建两条生产线,每日可制造25万樽酒精消毒剂,提供给全中国各地的消防署、警署等政府部门。公司还计画建设消毒剂包装工厂,将该产品纳入常规业务。
「跨界防疫」很快得到各省市政府的认可与鼓励。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均出台支援政策,鼓励企业转产医疗防护品,例如简化审批流程、减税、提供资金补贴、低息贷款等,这意味不少公司实际上在做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相对地,绝大多数口罩在满足企业内部需求后,需要悉数上交政府,由其统筹分配给医护人员等。
透过带路推国际合作
中国不断冒出的独角兽新创企业,也为抗疫贡献跨界重要力量。华大基因在武汉和深圳落地的「火眼」实验室正对外开展合作。大疆公司在义大利、西班牙等国用无人机实现空中消杀、物资投递等抗疫作业,提升了防疫抗疫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工程师,工人回国过春节遭遇隔离,不能按时返还。一些国家的一带一路的项目也陷入停顿。但这似乎并没有停止中国,持续透过带路推动国际合作。如中国丝路基金已向义大利民事保护局和伦巴底大区政府捐赠2万个N95口罩、2万人份检测试剂。中国已派出医疗支援团队到伊朗、义大利、塞尔维亚、伊拉克及柬埔寨等5国,都是在带路上与中国有紧密合作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