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造业水平 长三角地区将布局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国内>提升制造业水平 长三角地区将布局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制造业水平 长三角地区将布局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12-03 来源:联合早报浏览数:256 国际会展网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日前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简称《纲要》),以2025年和2035年为时间点,提出长三角地区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目标和规划。

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日前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以2025年和2035年为时间点,提出长三角地区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目标和规划。

中国将在长三角地区提升制造业水平,布局围绕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区域也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建设。

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日前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简称《纲要》),以2025年和2035年为时间点,提出长三角地区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目标和规划。

这份规划纳入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面积35.8万平方公里。该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据新华社前天报道,《纲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定位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纲要》提出,要在长三角地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除了聚焦集成电路、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前沿新材料等当下最热的新兴产业和“掐脖子”核心技术,这份规划也把目光对准未来产业,例如量子信息、类脑芯片、干细胞治疗等,显示官方有意在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发展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

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长三角一体化的另一重点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纲要》提出要增加区域内的铁路、公路密度,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以及世界级机场群等。其他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还包括电网、水利、油气和新能源设施等。

官方将鼓励地方政府联合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等,并会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持力度。

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同城化程度将显著提高,围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主要城市的都市圈,将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共享,各地的城际铁路、道路交通等也将加强对接,构建都市通勤圈。

此外,《纲要》提出,要在长三角地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除了上海、南京、杭州,其他城市的落户制度将全面开放。到2025年,长三角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上海发挥龙头作用 苏浙皖各扬所长

《纲要》还对三省一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做出定位,要求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作用,提升服务功能;苏浙皖各扬所长,比如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和开放程度高优势、浙江的数码经济和民营经济特色,以及安徽的生态资源禀赋等。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起步较早,从1990年代开始就断断续续推进,但由于缺乏高层的宏观协调,一直没有太多实质进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宣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教授受访时向《联合早报》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成为“带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典范区”。

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应处理好“单打冠军”和“团体冠军”的关系,作为龙头的上海应带动苏浙皖三省的各个城市,形成有整体优势的世界超大城市群,而各地则应在合作和互补的基础上竞争,而非相互打压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

方创琳也建议,通过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好中央统筹和地方统合关系,防止像过去那样出现“商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Booking.com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报告:全球贸易增速料为10年最低 中国大陆、德国和香港为最大输家
阅读下文 >> 联合国:2010-2020年代是史上最热的10年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百科
  • 商城

欢迎转发与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w.18sz.com/news/show.php?itemid=407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国际会展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关注官方订阅号

  • 关注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 2003-2024 18SZ.com 18SZ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86 755 88850315 ICP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