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今日,德国柏林围墙倒下,揭开两德统一、以至冷战“铁幕”倒下的序幕。30年后的今日,东西德边界早已消失,但人心隔阂仍在,在极右政治势力近年抬头之际更趋明显,近期多场选举显示前东德地区已成为极右“另类选择党”(AfD)票仓。研究东德的美国学者麦克亚当斯称,统一后前东德精英涌往前西德地区,导致德东地区被“掏空”,给予极右力量利用空间。但曾访问东德学者的智库研究员提醒,德东知识分子也有份建构极右论述,他们不但介意失去话语权,更无法接受西德地区和精英盛行的多元文化主张,担心德国文化“衰落”。
1989年11月9日,东德官员错误表述外游禁令取消是“即时”生效,大批民众闻讯涌往柏林围墙,当局最终开放边防,令这道分隔东西德的象征“倒下”。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麦克亚当斯(A. James McAdams)接受电邮专访时称,柏林围墙倒下在两德统一以至东欧变天的进程中至为关键,数十万东德民众立即选择出国,证明东德共产政权不获支持,事件进而令苏联集团其他国家怀疑共产党统治的合理性,加速铁幕垮塌。
德东“AfD票仓” 反伊斯兰运动发源地
围墙倒下翌年,两德终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完成统一,头10年曾经历磨合阵痛,经济差到被嘲为“欧洲病夫”,但千禧年后见起色,更在2009年起的欧债危机期间成为欧洲定海神针。但东西德经济差距始终存在,到近年欧洲涌现极右民粹浪潮,东西德的人心隔阂更为突显——前年首度跻身国会的AfD,其最主要票仓正是前东德地区。以反伊斯兰运动Pegida发源地为人所知的德东大城德累斯顿,市议会上月底更通过无约束力议案,宣布进入“纳粹紧急状态”。
曾着有数本讨论两德统一着作的麦克亚当斯称,前东德地区现已成为右翼极端主义政党和运动的据点,部分原因在于它正是德国统一进程中受害最深的地区。他指极右支持者主要来自年轻工人阶级和失业人士,以及退休金不足以维持优渥生活的退休人士。
统一进程受害深 “西方漠视论”有市场
麦克亚当斯认为,两德统一在这种演变上有“间接”作用,最关键的是人才流失——大部分学历和技能最优秀的东德人才,都涌往工作和生活方式更佳的西德地区;加上东部社会和经济状况较差,令极端主义政客可向选民灌输“你们的不幸只因西德精英不重视你们真正利益”的迷思。他认为这迷思在心存不满的年轻人之间有巨大共鸣。
不过,研究组织“激进右翼研究中心”研究员格普法特(Julian Gopffarth)认为,上述观点忽略了知识分子对极右思想在德东等地散播的作用。他9月在《外交政策》撰文,自述跟化名米歇尔的德累斯顿年轻历史学者对谈后的反思。他形容少数但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建构了打入德东主流的极右文化思潮,在Pegida和AfD建立“知识脊梁”上有中心角色。
忧移民取代 保守派伙极右反多元
格普法特以米歇尔为例子,指出这类东德知识分子在统一后失去社会影响力,又不满西德文化界主流受资本主义驱使和盲目拥抱美国文化——他们起初没什么共同政治目标,但近年渐在反对多元文化社会、恐惧德国“伊斯兰化”及其眼中属“极权主义”的气候政策等形成新思潮,阵营糅合了极右、温和保守派以及幻想破灭的前左派。格普法特形容其想法某程度呼应“大取代”阴谋论,该理论指控欧洲精英蓄意引入外来人口取代本地人,备受西方极右吹捧。
像米歇尔般的东德人难以适应文化多元未必无因——拥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中,逾95%都住在前西德地区和柏林,前东德地区有移民背景的人口比例低见8%。这情况估计未来只会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