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美国与欧洲近日相继出现极端热浪。科学家警告,全球极端气温已逼近人体耐热极限,当湿球温度超过摄氏35度以致 人体排汗散热失调,恐让中东、南亚及中国华北平原不适宜居住。
湿球温度(wet bulb temperature)指的是当前环境仅通过蒸发水分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以反映水分蒸发能力。
英国劳柏罗大学气候科学家马修斯指出,当气温超过摄氏35度,人体靠排汗让体温保持在安全值。但当湿球温度达35度时,人体的调节系 统就难以运作。
马修斯说:“湿球温度包含水分蒸散的冷却作用,因此通常较天气预报的正常气温(即干球温度)低得多。一旦超过湿球温度门槛,空气 里就会饱含水汽,让汗液无法蒸发。”
这意味人体无法降温到足够程度,几小时内就会身亡。
他指出:“这无关喝多少水、躲在多阴凉的地方或休息多久,无法排除体热,身体核心温度就会上升。”
马修斯说,气候变迁让世界部分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恐在本世纪结束前超出湿球温度门槛,波斯湾地区、南亚以及中国华北平原首当其冲, 成为不适宜居住地带,这些地区加起来,人口达数十亿。
冷气是抗暑的最后防线之一,却有大量耗电问题。马修斯表示,到了2050年,冷却系统带来的用电增加,相当于现在美国、欧盟、日本加 总起来的用电量,十分惊人。
马修斯认为,眼下的挑战严峻,但人们能拿出的相应办法却有限,因此温室气体排放必须降至巴黎气候协定的限制,这样才有机会扭转致 命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