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中国开放策略需要适应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局面,从依赖出口转向注重进口、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 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等方面的转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在11月7日于上海举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黄奇帆出席了财新传媒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举办的“开放再扩大,共赢新格局” 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他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开放格局和基础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另一方面 ,国内劳动力成本和经济要素成本上升。在这种背景下,过去的开放路子已不相适应,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调整。步入新时代,在“一 带一路”引领下,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五个新的特征。
一是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
2013—2017年这五年,中国对外投资6928.6亿美元,超过1979—2012年这33年对外投资的5526.35亿美元,也比这五年引进外资的总量多 724亿美元。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是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
黄奇帆说,当今世界,出口大国未必是经济强国,因为出口可能大量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料初加工产品。而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 进口大国将极大地提升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近几年,中国每年商品出口增长率远低于进口增长率。总体看,中国较大幅度地提升进口的总量,既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满足老百姓消 费需求,也有利于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
三是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
黄奇帆表示,中国对外开放从沿海起步,由东向西渐次推进。这种开放的结果,逐渐拉大东西部的差距。2012年,沿海地区每年进出口总 量和引进外资总量占全国的85%左右,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45%左右,进出口总量和引进外资总量仅占15%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雄安新区等战略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日益加快,全方位 开放格局日益显现。特别是,国家相继在中西部布局了10个国家级新区,新设了28个综合保税区,落地了7个自贸试验区,建成了100多个国家 级口岸,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开放平台的健全,内陆必将推动各类开放要素加速集聚,由“跟随跑 ”变成“齐步跑”。
四是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自贸协定(FTA)框架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在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呈现快速增长之势。2010—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3624亿美元增加到 7130亿美元,年均增长14.5%,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平均增速的2倍。201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7万亿元。
五是从融入和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
黄奇帆指出,一方面,近年中国积极参与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安排活动,倡导和推动全球化发展。 另一方面,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五年来,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既是拓展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需要,也体现了中国维护国 际经济秩序的责任担当。
黄奇帆说,这些新特征将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推动中国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朝 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