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居民持汇意愿高企和春节因素的影响,中国1月份的银行代客结售汇打破了往常年初净流入的季节性规律而出现大额逆差,规模创半年来的最大。
外汇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达2819亿元人民币,其中经常项罕见在年初出现流出逾1500亿元。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出口结汇意愿持续回落,另一方面,也有今年春节较早、货物贸易项净流入有限的因素,两者共同影响令贸易商品项下净结汇环比腰斩至1008亿元。
随着特朗普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市场担忧贸易战中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彭博根据外汇局数据测算的1月份企业的结汇意愿进一步回落至60%以下,但购汇意愿则攀升至75.3%的近9年新高。由于货物贸易是银行代客结汇的主要力量,企业和个人持汇意愿高企正给中国的国际收支带来负面影响。
“1月份的资金外流主要是特朗普就任前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导致的市场变动,”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在采访中指出,不过结售汇的逆差并没有完全出境,部分体现为企业和居民外币存款的增加,并为银行间提供了美元流动性。
除了货物贸易流入规模减小,经常项的罕见流出也受到服务贸易项流出的推动。节假日居民出游换汇需求等也推动服务贸易项下逆差达到2378亿元,创2016年12月以来最大。
与此同时,1月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结售汇逆差有所扩大,直接投资项下逆差761亿元,创纪录新高。直接投资项下的逆差已经持续了超过两年,一方面源自外国公司利润汇出、偿还债务以及在华业务规模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加快。在新一轮贸易战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更多中国企业可能调整供应链布局,这一趋势短期内恐难逆转。
瑞穗银行亚洲首席外汇策略师张建泰在报告中称,特朗普一直没有实施其极端的关税计划,这表明中美贸易战风险没有显著升级,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后,中国央行依然持续通过中间价来维稳汇率,说明关税引发的人民币贬值短期内或许不会发生。“这或许意味着购汇的力量可能已经见顶,”他指出。
按涉外收付款的数据看,资本帐下的证券项涉外收付款逆差再度走阔至2664亿元,为历史第二高,仅次于去年11月的水平。
其中,1月份股票南向通净流出1256亿港元,境内投资者持续南下买入港股是推动港股上涨的重要因素。中债登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当月减持国债约387.6亿元,月末持有规模创2021年来的最少,同时减持政金债约183.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以人民币形式的流出规模正逐步扩大。1月涉外收付款项下的人民币净流出2830亿美元,为2023年9月以来最大。事实上,过去两年来有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用各种方式带人民币出境套利,同时还有各类互联互通渠道下以人民币形式发生的对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