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研究委员会上调国内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即30年内发生8至9级的“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大地震”可能性为80%左右。 它指大地震地区可能出现950万人逃难,因此呼吁有关当局加强防震措施。
根据内阁府的地震报告,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全球约有20%的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日本,从北海道延伸到九州已知的活跃断层约有2000个,当中已发现几条活跃断层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引发大地震。
日本地震研究委员会每年都对日本周边海床以及全国活跃断层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它1月中旬对南海海槽大地震做出新评估,认为30年内发生的概率从去年预测的70%至80%修正为80%。这个预估被认为是专家们对发生地震的确定性提高。他们最初公布的大地震是在2013年,当时预测的概率是60%至70%。
该委员会主席平田直指出,南海海槽地震可能是百年一遇,每经一年其发生概率就会提升约1%。这次上调80%只是为了提醒民众要居安思危,为随时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好对策。
《朝日新闻》为南海海槽大地震发布受灾预测表显示,这一地震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静冈县,死难者或多达10万人,其他受影响地区按序是和歌山县8万人、高知县4万9000人,东京及毗邻县城如千叶县的死难者预估是千余人。
日媒调查凸显避难所不足的问题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死难者多达6434人的阪神大地震,至今刚好30年。 《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对这30年来还未做好防灾盲区敲响警钟。它指出,一旦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受灾城市、乡镇和村庄将有40%出现避难所不足的问题,可能无法安顿大约53万人。
避难所的人均最低面积设定为每人3.5平方米,但日本地方上达不到这个标准,若不加紧补充避难设施,将会出现避难所人满为患,难民也会因为得不到照顾导致健康恶化而病死。去年的能登半岛大地震,就出现避难所里的死亡人数超过建筑物倒塌等的直接灾害死亡人数。
日本首相石破茂上台后成立灾害预防机构,加快灾害应对。名古屋大学地震工程名誉教授福和伸夫说:“对于南海海槽地震这样的大规模灾害,仅靠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是不可能做好充分准备的。中央政府需要加快步伐,为各街区制定应对措施。”
他也呼吁没有足够避难所的地方政府必须向居民通报实况,鼓励居民采取防震等自救措施,以官民携手互助体制减少受灾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