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依旧低迷,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下跌,显示中国经济的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剧。
国家统计局星期六(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3%,涨幅比9月份缩小0.1个百分点,也是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则略有回升,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反映生产者物价的PPI同比下跌2.9%,降幅比8月扩大0.1个百分点,也是连续第25个月下滑。
国家统计局指出,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低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是影响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本月汽油价格两次上调,但幅度较小,全月均价仍较上月下降1.5%,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两成左右。
PPI方面,统计局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波动下行,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等因素带动下,国内部分工业品需求恢复,PPI环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比降幅微扩。随着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价格有望进一步趋稳。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星期五(11月8日)通过一项规模高达10万亿元的方案,以缓解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而非直接向经济注入资金。
彭博社报道称,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认为,若不通过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来支持需求并提振市场情绪,中国将难以实现再通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