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战持续升温,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新规,拟对中国制造的制氢电解槽进行了采购限制。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氢能产业规模尚小,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则取决于新规持续时间。
界面新闻报导,欧盟委员会9月27日公布了欧洲氢能银行第二次拍卖的预期条款和条件,欧盟氢能银行将于12月3日举行第二次可再生氢能招标,并额外拨款12亿欧元支持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RFNBO)氢气的生产。
该拍卖旨在促进欧盟绿色转型期间氢燃料的使用。其中条款之一是,对中国制造的电解槽进行了采购限制。电解槽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设备,它通过电解过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称为水电解,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制氢方法。
对于欧洲新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析,短期内对中国氢能产业的影响有限,因为该产业规模本就相对较小。然而,中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可能对中国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新规的持续时间。
林伯强称,中国在制氢技术上与西方国家相差不大,但在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也是西方国家试图围堵中国的原因。制氢电解槽有望成为继电池、太阳能、电动汽车之后的第四个新能源规模出口产品。
央视财经报导,国内一套电解槽设备的出口价格在人民币(下同)1,000万~1,500万元左右,而欧洲的同类型产品售价是中国电解槽的一倍以上,更高性价比、更稳定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成为中国电解槽走红海外的主要原因。
林伯强指出,接下来,中国需要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技术创新、发展国内市场等方式来应对。同时,中国也需要关注欧盟等地区接下来的政策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