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英国、美国和以色列等国于5日在立陶宛维尔纽斯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号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人工智能公约》(下称《公约》)。但专家指出,此《公约》已流于形式,存在许多漏洞和全面豁免。
《人工智能与人权、民主和法治框架公约》由加拿大、以色列、日本及澳大利亚等57国历经两年起草、于今年5月通过后,在9月5日于立陶宛举行签署仪式。欧盟、英国、美国、以色列、安道尔、乔治亚、冰岛、摩尔多瓦、挪威和圣马力诺于当天签署。
《公约》主要关注保护受AI影响的人的人权,并呼吁人工智能(AI)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促进负责任的AI创新。《公约》将于五个签署国批准之日起3个月后生效。《公约》涵盖公共部门和私营公司使用AI的原则和义务。签署国可以选择通过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来实施这些条款。
路透报导,尽管《公约》号称有法律强制力,但参与起草《公约》的欧洲非营利法律组织中心(ECNL)法律专家法努奇(Francesca Fanucci)表示,《公约》已被淡化为一系列宽泛的原则,而不是规定性的权利和义务,引发对其法律确定性和有效可执行性的严重质疑。《公约》豁免了用于国家安全的AI系统,且相对于公共部门,对私人公司的审查有限,这些都是缺陷。「这种双重标准令人失望」。
欧洲理事会表示,这种弹性是由于全球司法体系的差异所造成。只要尊重国际法和民主进程,各国执行保护国家安全利益活动时,不必遵照《公约》。各国应自己评价在AI风险可能与人权标准不兼容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暂停、禁止或限制使用AI。
澳大利亚政府5日表示,澳大利亚计划导入包括人为介入和透明度在内的人工智能规范。澳大利亚工业暨科学部长休斯奇(Ed Husic)当天公布了10项新的AI系统自发性指引,并表示政府已针对是否在未来强制实施这些指引,启动为期1个月的咨询。
休斯奇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我们认为不再有自我监管的权利。在2030年之前,AI预计将在澳大利亚创造2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让澳大利亚企业正确地开发和使用AI技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