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新石油」的铜在电气设备和工业机械等各种领域中都有应用,是检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外媒报导,中国大陆在铜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西方国家却想极力撇开中国,这样除了会提高成本,还会推迟能源转型,「想要完全取代中国是不可行的」。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6日报导,铜供应链由几个关键阶段组成,包括采矿、冶炼和精炼、加工和成品制造。目前,全球大部分原料的初始开采虽主要集中在美洲和非洲,但中国大陆在下游加工和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
总部位于英国的能源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在15日发布的报告中强调,考虑整个供应链而非仅是采矿业务至关重要。该机构警告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寻求透过补贴和投资来取代中国对铜的「控制」,但去碳化和减少对中国政府依赖的双重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要取代中国,需要数千亿美元的新铜加工和制造能力。这将造成效率低下,导致成品价格大幅提高,并增加能源转型的成本和时间」,报告写道。
南美地区的秘鲁、智利是两个主要铜资源富集国家,但常受社区冲突、罢工等事件的影响,扰乱全球铜供应。而目前,世界向能源更清洁的汽车和工业转型,据伍德麦肯兹此前的估算,到2035年,铜的需求量预计将翻一番,达到每年5000万吨左右。全球铜短缺正冲击全球市场。
国际能源机构称,到2030年,现有矿山和在建项目只能满足80%的铜需求。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此前预测,2024年将出现70万吨的缺口;花旗(Citi)预计,今年铜需求将超过供应,未来3年将出现100万吨的缺口。
伍德麦肯兹称,中国国内的铜产量仅占全球产量的8%,算上海外资产后,该一比例接近20%。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冶炼厂产能增长占全球的75%。
「虽然铜供应风险可以降低,而且各国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再平衡,但想要完全替代中国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行的」,伍德麦肯兹全球矿业研究总监皮肯斯(Nick Pickens)强调,如果铜供应链中没有中国,就需要大幅提高加工能力,以实现能源转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