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8日「世界海洋日」当天发布《2024年海洋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海洋暖化速度在20年间翻倍,海平面上升速度也在30年内翻倍,沿海水生物种因含氧量下降而窒息。
报告指出,虽然大气温度经常波动,但海洋温度却稳定上升。目前海洋暖化速度已是20年前的两倍,2023年达到1950年代以来的最高升温水准。虽然《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准以上2℃以内,但海洋温度已平均上升1.45°C,地中海、热带地区大西洋、南极海升幅明显偏高,超过2℃。
全球海平面上升正是海温上升的显著后果之一。海洋会吸收释放到大气中90%的多余热量,而水在升温后体积会膨胀。目前全球海平面上升现象有40%可归咎至海温上升,过去30年内海平面上升速度已经翻倍,上升高度总计多达9公分。
另一方面,水中含氧量的减少也对水生动植物产生其他挑战。1960年代以来,受气温升高、废水和农业径流等污染物影响,海洋含氧量减少2%。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许多物种直面缺氧的威胁,世界各地已确认约500处「死亡区」,由于这些地区的氧气含量不断减少,几乎没有海洋生物存活。
酸度上升也是物种存亡的存亡的另一项挑战。海洋吸收25%至30%的化石燃料排放,而过量的二氧化碳从工业化前期以来,已让海洋酸度增加30%,2100年将达到170%。研究结果表明,沿海物种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在公海酸度持续上升的同时,沿海水域的酸度剧烈波动,导致幼年期动植物无法存活,大量死亡。
海洋森林(红树林、海草平原、潮汐沼泽)在内的吸碳量是陆地森林的5倍。划定海洋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成为对抗全球暖化的有效媒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的1500种濒危海洋物种中,有72%都生活在海洋保护区。然而,教科文组织揭示,近60%国家仍未将海洋森林保护纳入其国家政策。
教科文组织领导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永续发展十年活动(2021至2030年)。自「海洋十年」计划开始以来,世界各地已推动超过500个项目,筹集超过10亿美元,用于增进海洋保护。教科文组织也划定230个海洋生物圈保护区,并将50多处海洋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