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地球 创世界首例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航空海洋>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地球 创世界首例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地球 创世界首例

2024-06-05 来源:中新社浏览数:104 国际会展网

核心提示:中国飞行探测器“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从月球背面采样,并起飞启程返回地球。此举为世界首创,也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项重大成就。嫦娥六号探测器经受住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完成采样后,嫦娥六号携带的中国国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中国国家航天局强调,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18SZ图片处理

(北京综合讯)中国飞行探测器“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从月球背面采样,并起飞启程返回地球。此举为世界首创,也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项重大成就。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官网发布消息说,星期二(6月4日)上午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

该局说,嫦娥六号6月2日至3日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18SZ图片处理

该局介绍,嫦娥六号探测器经受住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完成采样后,嫦娥六号携带的中国国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中国国家航天局强调,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接下来,嫦娥六号上升器将与在环月轨道上等待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行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中。该返回器计划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新社引述嫦娥六号地面应用系统总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左维说,已有的月球样品采集任务都集中在月球正面,嫦娥六号即将采回的样品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取的月球背面月球样品,“将再一次填补月球样品的空白,对丰富人类月球起源和演化认知、更好地了解地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8SZ图片处理

嫦娥六号在星期天(6月2日)清晨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该区域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这也是继2019年嫦娥四号之后,中国第二次登陆月球背面。在中国之前,没有其他国家登陆过月球背面。

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计划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38万公里之外遥控「挖掘机」有多难?月背挖宝大解密

18SZ图片处理

如何从38万公里外月背遥控挖掘机解世界难题。(央视)

央视新闻客户端5日报导,嫦娥六号去38万公里之外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距离如果乘坐时速300公里高铁,大约53天才能到。嫦娥六号任务,相当于在38万公里外遥控一台月球「挖掘机」,难度人类史上未有。中国航天人怎么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

6月2日早晨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登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根据嫦娥六号拍摄传回的着陆区视频,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地面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迅速还原着陆点周围地貌,与月球表面着陆区完全一致。

18SZ图片处理

如何从38万公里外月背遥控挖掘机解世界难题。(央视)

这里也称为嫦娥六号「预训练场」。因为降落月球后,嫦娥六号并不是直接取样,而是先在实验室这里试验验证,把操作指令上传到月球后,才开始实际采样。

操作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采样封装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金晟毅,拿着一个小本子,反复一直地翻。金晟毅透露:「本上记录历来使用的一些经验教训和理论依据,参考作用非常明显。」

38万公里之外遥控「开挖掘机」有多难?金晟毅称,难度肯定非常大,毕竟是人类首次,但熟能生巧,「我们都有验证器,在验证器基础上,经过成百上千次这种反复演练练习,才比较有信心执行这样任务。」

18SZ图片处理

如何从38万公里外月背遥控挖掘机解世界难题。(央视)

在年轻科研面孔中,有位熟悉老航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立项,当时年近60岁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20年来,嫦娥工程的每一次任务,他从未缺席。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嫦娥六号去月背采样,都是他最先提出来。

叶培建表示,「到(月球)背面采样,是世界第一次。中国科学家如果最后能够拿到月背采回的月壤做科学研究,将会出很多科技成果。航天产品有一个特点:一次成功不代表次次成功,我们要次次成功,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

18SZ图片处理

如何从38万公里外月背遥控挖掘机解世界难题。图为意外挖掘出「中」字形。(央视)

鑽取过程持续了约3个小时,获取了月球背面不同深度的月壤样品。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指出:「我们是希望获得月壤以下一定深度样品,并且保持它的层序,让科学家能够对它开展研究,能够研究月面以下样品的信息更加丰富。」

与鑽取不同,表取是使用机械臂,通过表面鏟取的方式来采集月球样品,实现多点的自动采样。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十多个表取采集点位。这次月背采样,由鹊桥二号中继星提供通信支持。跟嫦娥五号相比,中继星支持地月之间联系的时间,由48小时缩短到40小时。任务时间缩短,也让嫦娥团队要设法提高采样效率,跟嫦娥五号比,嫦娥六号在智慧化和自主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18SZ图片处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马如奇表示:采样任务一开始只要发一条指令,整个任务就都给连贯起来,然后比如说触月、采样、到放样,整个过程只需一条指令,就全给连起来全部执行了。有很多中间状态一些遥测参数,都不需要人工去判读,智慧化软件在后面就可以判读了,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从月面传回的监控录像上看,表取采样过程看似波澜不惊,但实则不少操作都惊险万分。表取过程中,就遇到难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贾晓宇指出,这次出现一个光线比较差情况,导致准备的A方案,实际上当时精度已达不到要求了。

18SZ图片处理

贾晓宇在任务中负责的是图象分析和机械臂的精调。尽管做足各种准备,但降落点月面光线比预想的暗,影响采样过程机械臂操作判读。经过反复精调,机械臂的鏟挖精度终于恢复正常水准。

贾晓宇说:「当时一点都不慌,因为除了那种方法,我们还备了另外两种方法调整,可能代价是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我当时心里非常有底的。」

金晟毅表示,虽然说是看起来很惊险万分,实际上也是十拿九稳。因为做过很多验证测试,可靠性都能达到非常高的一种水准。

18SZ图片处理

让航天人意想不到的是,表取结束后,月面出现了一个「中」字。

贾晓宇称,最开始选采样点只是根据表面看到的图形选出来,鏟挖时再翻出一些新的感兴趣样品来,然后会根据翻出来的样品,动态调整采样点位置,「中」字斜的收笔和「中」字头部其实就是这样产生。本来可能除了「中」字之外,还会多鏟几鏟,但最后发现「中」字最后一笔形成后,正好这个样品容器也几乎要满了。各种意外催成了一个「中」字产生,可能注定中国要在月球上留下印记。

Booking.com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冲刺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 国内相关企业一年新增30万家
阅读下文 >> 十年磨一剑!上海联影研发出国产医学仪器界「火眼金睛」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百科
  • 商城

欢迎转发与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w.18sz.com/news/show.php?itemid=18337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国际会展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关注官方订阅号

  • 关注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 2003-2024 18SZ.com 18SZ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86 755 88850315 ICP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