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预测: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90%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交通车辆>行业预测: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90%

行业预测: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90%

2024-06-02 来源:界面新闻浏览数:79 国际会展网

核心提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渗透率为6.07%。据界面新闻引述一份行业预测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0%左右。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3800万辆,市场渗透率90%,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18SZ图片处理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渗透率为6.07%。据界面新闻引述一份行业预测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0%左右。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3800万辆,市场渗透率90%,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新能源渗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2024年5月30日-3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4年度大会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面向2035发展框架研究报告》(下称《研究报告》)作出上述预测。

18SZ图片处理

根据本次大会同步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下称《年度报告》)数据,2023年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1438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中国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66%。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渗透率达6.07%。2023年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30%,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分别为778.6万辆和42.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2%和18.2%。

同期,中国动力电池产销量双增长,分别达664.7 GWh和616.3 GWh,分别同比增长21.8%和32.4%。去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706 GWh,同比增长38.6%,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7 GWh,占比超五成。

18SZ图片处理

《年度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将达到1083万辆,同比增长31.9%;中国动力电池全年装车需求将达527 GWh,同比增长约35.9%。

《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2035年中国仍是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基本明朗,2035禁燃令将倒逼车企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国虽有不确定性,但仍然会是全球的三大市场。

在全球气候政策框架推动下,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需求迫切。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技术领先,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领先地位并不稳固,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十年是电池产业能否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十年。

18SZ图片处理

《研究报告》表示,一方面,中国锂钴镍资源高度依赖国外。据电池联盟测算,到2035年,锂的自给率不超过50%,钴镍资源对外依存度仍处于高位。在全球大环境有很多变数的情境下,资源保障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国际布局存在市场、区域竞争。当前,全球动力电池的竞争主要在中、韩、日。日韩两国对未来都提出了明确目标,加上欧美国家在积极布局,未来格局或有改变。美国《通膨削减法案》、欧盟电池新法对未来全球电池的区域格局将产生影响,欧盟、美国对中国企业动辄制裁充满变数,中国企业如何在海外布局有不确定性。

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投资力度出现放缓。据《年度报告》,2023年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领域投资约为1兆4219.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30%。

18SZ图片处理

「去年锂电产业链五大特点:放缓、出海、创新、储能、合作。」《年度报告》称。

除了动力电池,《研究报告》还对储能领域做了预测。其指出,全球能源转型是电池产业的重大机遇,储能电池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其中电池储能是最主要的技术路线。

预计2035年左右,全球储能电池应用规模将达到1.6 TWh。在中国,储能电池50%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50%用于用户侧。

18SZ图片处理

「能源转型的确定性是中国电池产业向上发展的推动力。未来15年左右,动力+储能电池市场空间巨大,仍是中国电池产业向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产业持续创新的动力,同时,持续创新也会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造更大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研究报告》表示。

结合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报告预测,全球锂资源需求峰值在2035年左右,碳酸锂需求将达到340万吨左右,增长约4.5倍,镍需求将达到110万吨左右,钴资源需求超过40万吨。

《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电池产业重点任务包括知识产权工程、创新工程、回收利用工程、智造工程,为此提出了五方面政策建议。

18SZ图片处理

一要保障关键资源。发挥国家体制作用,建立国家、地方、央企三级储备机制支持国有、民营企业联手在海外购买和开采锂、钴、镍等资源,运用外交渠道,破解相关壁垒,规避和降低各种或有风险。

二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大对高比能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安全机理、材料及制备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

18SZ图片处理

三要推动源网荷储聚合平台发展,构建城市级「车-桩-储-网」基础平台。

四要为国际化发展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在海外购买核心矿物资源、在当地建设产业化基地,支持建立电力碳因子数据库;五要统筹回收利用,进一步敦促整车企业对动力电池一管到底,堵住退役电池进入灰色管道的漏洞。

Booking.com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欧盟将跨境电商Temu列为超大型平台 须遵守最严格规定
阅读下文 >> 中国游客今年国内游支出预计将近1万亿美元 首次超疫前水平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百科
  • 商城

欢迎转发与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w.18sz.com/news/show.php?itemid=1832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国际会展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关注官方订阅号

  • 关注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 2003-2024 18SZ.com 18SZ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86 755 88850315 ICP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