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乔·拜登势将针对处于中国经济复苏核心地位的行业加征关税,看起来这是对最重要竞争对手的大胆打击,但实际上几乎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增长。
知情人士透露,在对现有对华关税进行评估之后,拜登可能最早下周公布打击“新三项”中国绿色科技产品的决定。这是在大选年两党候选人都对中国展示强硬态度之际,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最新迹象。
不过虽然电动汽车、太阳能和电池行业是中国为摆脱楼市低迷而制定的政策蓝图的核心,但它们并不依赖美国消费者。现有的关税几年前就将中国汽车挡在美国市场之外,而太阳能产品公司大多从海外向美国出口以避开类似的限制。
“我认为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最初的关税已经对他们造成了沉重打击,” 新加坡管理大学研究中国贸易政策的法学教授高树超表示。“中国政府会像往常一样发表声明抗议新关税,但可能不会宣布新的反制措施,以免在大选年引起反弹。”
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五在北京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其他类似象征性姿态的回应一直低调。
拜登正试图在展示对华强硬以保护美国就业同时又不造成重大经济影响进而破坏两国关系之间寻求平衡。上个月他承诺对中国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但这基本上没有意义,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这两种金属很少,而对中国造船业的调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结束。
如果中国要进行报复,它可能会针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加从巴西等其他国家的大豆或玉米进口,或增加从加拿大及丹麦等国家的猪肉进口。过去18个月,巴西对中国的玉米出口从几乎一无所有激增至每月约7亿美元,抢走了美国的份额,而通常美国是中国的进口玉米最大来源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骆明辉表示,也许北京面临的真正危险在于,拜登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象征性行动为中国确实拥有市场份额的国家树立了先例。
“这很可能成为欧盟采取其他行动的先兆,因为显然他们也在非常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他补充道。他指的是欧盟去年开始调查中国对其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进行补贴。
拜登迄今为止一直不愿对中国实施类似前总统唐纳德· 特朗普那样的全面关税上调,而是更青睐有针对性的打击半导体和其他战略领域的中国高科技公司。这些做法并未能阻止拥有先发优势的中国企业在绿色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新关税的任何决定都会使两国紧张局势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影响成为焦点,即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直接贸易在过去五年中萎缩。 2023年,只有约15%的中国出口直接流向美国,这是中国20多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最低水平。去年只有约7%的美国出口商品直接进入中国,低于疫情期间的近10%。
两国贸易现在有很大一部分要经过其他国家,这使得美国政府更难对中国公司的产品加征关税,特别是如果中国公司出口零部件然后在例如越南或泰国等国家组装成成品。
如果美国真的试图阻止它们,可能会导致美国与其希望拉近关系的国家产生嫌隙。这种转变凸显了全球供应链如何重新定位以应对特朗普执政期间所实施关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