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大会14日于乌兹别克开幕之际,联合国首度发布《世界迁徙物种状况》报告,警告22%迁徙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动物处境岌岌可危,人类不应再拖延改善行动。
地球每年有数十亿只动物跨越国界和大陆进行迁徙,为觅食、繁殖和过冬横跨全球上万公里。迁徙物种可为植物授粉、运输营养物质、捕食害虫并协助碳储藏,在维持全球生态具备关键地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这份报告不仅涵盖《公约》中的1189个野生物种,也分析了超过3000个未列入名单的迁徙物种。
报告指出,名列《公约》的迁徙物种之中,部分物种生存状况虽有所改善,但近半数物种(44%)种群数量正在下降,逾五分之一物种(22%)面临灭绝威胁。令人倍感忧心的是,高达97%鱼类迁徙物种都面临灭绝威胁;1970年代以来,其种群数量已减少90%之多。
分析称,人类活动乃迁徙物种减少主因,过度开发与人类活动造成栖息地缩减则为两大主要威胁。研究表明,《公约》名单中有四分之三物种受栖息地丧失、缩减与碎片化影响,有七成物种则受过度开发的影响。此外,气候变化、污染和入侵物种同样对迁徙物种产生重大影响。
公约执行秘书富伦克(Amy Fraenkel)强调,迁徙物种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依赖各式特定栖息地,当动物迁徙时,它们的生存取决于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
富伦克指出,优先事项就是要对迁徙物种繁殖、觅食和中途停留的地点进行定位并采取保护措施。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1万处地点对迁徙物种极其重要,但其中逾半数面积未被划为保护区,且有58%地点正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在突出许多物种所面临的严峻状况的同时,报告也指出种群数量仍有可能恢复。报告提出一系列建议,主要包括:解决对迁徙物种非法和不可持续的捕猎、定位并保护重要区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管理光、噪音、化学和石化污染。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安诺生(Inger Andersen)指出,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正严重危及迁徙物种。她强调,许多迁徙动物的处境岌岌可危,我们不能再拖延,必须共同努力尽速落实以上建议。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是联合国的一项环境条约,提供一个国际性平台处理迁徙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事务,并聚集政府与学者合力解决各地迁徙物种及其栖地的保护需求。自1979年公约生效以来,目前已有133个缔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