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图与中国角逐世界工厂宝座的竞争中,墨西哥、印度和越南等国正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中国广袤的内陆地区。例如,自2018年初以来,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遽增94%,且在今年8月份的前12个月里,这些省份的出口总额超过印度、墨西哥和越南。中国也因此正深化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财联社报导,随着企业在中国中西部省份寻找更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低成本制造业正在远离繁华的沿海地区。然而,不少海外研究机构却发现,产业链的迁移正使中国内陆省份的出口变得更为繁荣,中国正深化在全球制造业大片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学家汉森(Gordon Hanson)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参与者」,他在2020年的一篇论文中,就探讨更多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陆的可能性。
根据数据提供商司尔亚司(CEIC)编制的数据,自2018年初以来,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猛增了94%。在截至今年8月份的前12个月里,这些省份的出口总额达到6300亿美元,超过同期印度的4250亿美元、墨西哥的5900亿美元和越南的3460亿美元。
中国内陆地区的出口增速也超过这些国家,尽管不少海外企业对中国以外的一些制造业生产中心兴趣增加,但与中西部15个省份出口的接近翻番相比,自2018年初以来,印度的出口只增长41%,墨西哥的出口增长43%,越南的出口增长56%。
企业搬迁背后的原因,是寻求低成本。推动企业进入内陆地区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寻找更便宜的土地成本,以及沿海城市所制定的更严格规定,例如减少污染或将工业区重新划分为住宅开发区域。
美国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在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将工厂迁出中国到其他国家,可能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这些工厂仍将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材料和零组件。
报导指出,中国的一个优势是其规模。中国在各种商品的制造领域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这证明即使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不断上涨,中国的工厂仍有能力压低总体成本。
中国工厂还可以受益于国内银行提供的廉价贷款,以及几乎所有能想到的零组件和原材料供应商。例如,中国的物流成本仅是印度的一小部分,印度的港口和道路基础设施远无法与中国相媲美。
韩媒:应该对中国经济现况进行慎重评价
中国经济奇迹真的已经画下句号?随着美中矛盾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巅峰已过」之类的论调不断传出。但韩媒近日的报导直接打脸这种说法,指出中国经济规模已达美国的73%,而GDP(国内生产毛額)相当于美国10%以上的国家当中,除了中国大陆,没有一个国家经济增速超过2%。
据韩媒《Fnnews》分析报导,即使中国经济维持4%至5%的年成长率,也足以在两年内新增一个韩国规模的GDP。如果要把4%至5%的成长速度称为「经济成长结束」,那又该如何来评价美国、韩国与日本等国1%至2%的经济成长?
报导中指出,全球智慧手机、半导体、电动汽车与奢侈品等产品的最大市场仍是中国大陆,而全球500大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的情况下,韩国有必要慎重对待对华「脱钩」的声浪。
报导中直言,中国大陆消费者更青睐「中国制造」,因为国货的性价比更高,性价比没有优势的韩国产品已经无法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清单上。面对中国大陆人均GDP将超过1.3万美元,报导中呼吁韩国需要拓展中国大陆消费市场,采取「挺进中国」战略,并警告,如果不能准确看待中国大陆,一定会犯下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