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4日揭晓,由3名学者巴汶帝(屏幕左起)、布鲁斯、艾吉莫夫同享殊荣。(美联社)
诺贝尔化学奖已于台湾时间周三(4日)傍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由巴汶帝(Moungi G. Bawendi)、布鲁斯(Louis E. Brus)、艾吉莫夫(Alexei I. Ekimov)共享殊荣,彰显其量子点(Quantum Dots)方面的研究成就,1100万元瑞典克朗的奖金由3人均分。三名得奖人与稍早瑞典媒体报导皇家科学院疑似外泄的名单完全相同。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说,名单提前曝光「深表遗憾」,原因暂未明。
诺贝尔奖官网说明,新的研究可用量子点产生极小的彩色光,用以加快化学反应,或者为外科医生照亮肿瘤组织。未来,量子点可以为柔性电子产品、微型感测器、更薄的太阳能电池以及加密量子通信做出贡献。
62岁的巴汶帝(Moungi G. Bawendi)196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双亲是法国人与突尼斯人,在法国、突尼斯、美国成长,目前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巴汶帝当年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指导人是布鲁斯。
布鲁斯(Louis E. Brus)1943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今年已80岁,目前是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78岁的艾吉莫夫(Alexei I. Ekimov)1945年生于俄罗斯(当时为苏联),1999年移居美国,目前任职美国奈米晶体科技公司(Nanocrystals Technology)首席科学家。
评选委员会指出,物理学界长期已之奈米粒子可能产生的量子效应,但此前「不可能在奈米维度雕琢」。1980年代初期,艾吉莫夫在有色玻璃之中依照尺寸制造出量子效应。几年后,布鲁斯率先证明「自由悬浮在流体中的粒子中也存在取决于尺寸的量子效应」。1993年,巴汶帝在量子点有了革命性的成果,产生近乎完美的粒子,在此之前,量子点并不完美也不均匀,难已应用于实际科学与工程领域。
量子点是准零维的奈米材料,由少量原子构成。粗略地说,量子点3个维度尺寸都在100奈米以下,外观恰似一极小的点状物,其内部电子在各方向上的运动均受局限,所以量子局限效应(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特别显著,又被称为「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
尴尬的是,就在「开奖」之前几小时,负责评选得奖人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疑似出包。瑞典媒体报导,学院在一封电邮揭露本届化学奖表扬「量子点的发现与发展,这些奈米粒子非常小,决定了它们的性质」,甚至直接披露电邮列出本届得奖者是巴汶帝(Moungi G. Bawendi)、布鲁斯(Louis E. Brus)、艾吉莫夫(Alexei I. Ekimov)。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响应,瑞典皇家科学院「搞错了」,评定会议在中欧时间上午9点30分(北京时间下午3点30分)开始,得奖者尚未确定。北京时间下午5时45分记者会开始,到了名单揭晓的那一刻,竟然真的与疑似外泄内容一字不差。
此事自然也成了化学奖得主揭晓记者会的媒体提问焦点。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艾利格伦(Hans Ellegren)说,名单提前外泄实属不幸,深感遗憾,原因暂时未明。他强调,推荐、评选过程十分漫长,而且必须等到对外公布得奖人当天上午(欧洲中部时间)瑞典皇家科学院全体会员集合开会评选,才有真正的结果。
巴汶帝受访时说,他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电话之前完全没听说名单外泄的消息:「我是被瑞典学院吵醒的,原本睡得很熟。」他形容第一时间得知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是「非常意外,昏昏欲睡,吃惊不已,出乎意料,备感光荣」。他直言,量子点是「从一开始就有很多人做出贡献的领域」。
诺贝尔化学奖自1901年起颁发,至2023年颁奖115次,其中27次由2人共享,历来仅8名女性获奖。史上诺贝尔化学奖有2人两度获奖,分别是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Frederick Sanger,1958年、1980年)、美国学者夏普里斯(K. Barry Sharpless,2001年、2022年)。最年轻的得奖人是1935年得主周利欧(Frédéric Joliot),当时35岁。最年长的得奖人是2019年得主「锂电池之父」古德诺(John B. Goodenough),当时老龄97岁。
诺贝尔奖六大奖项,日前已先后公布生医奖、物理奖得主。化学奖周三揭晓后,周四、五依序公布文学奖与和平奖得主,经济奖得主下周一出炉。今年每个奖项得主奖金1100万元瑞典克朗(将近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