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21日发表最新报告指出,根据该行的模型推算,不大有利的人口趋势、资本积累减慢及生产力增长趋于平缓,将拖慢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因此将中国2024年及2025年的GDP成长预测,从原先的5.4%和5.3%下调至4.8%和4.5%,并维持今年预测5.4%。
该报告指出,该行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后大陆潜在增长的一项检视显示,若中国不进行重大的结构性改革,到2035年经济增速可能只有3%。该估算是基于产函数法,即将增长归因于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此外,报告中还表示,中国人口似乎已于2021年见顶,较预期更早。而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企业对增加产能态度犹豫的情况下,资本累积放缓可能更明显。同时美国对中国科技出口和投资的限制以及私人投资低迷,可能限制生产力的提高。渣打预测,中国2023至2025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为4.5%至5%。
美媒:中国似乎躲过通缩
《华尔街日报》日前报导,「中国经济似乎已躲过一轮破坏性的消费通缩,至少目前是这样」。从边际上看,情况正在好转。但坏消息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基数很低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需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危机的阴霾依然笼罩着中国经济。
国家统计局今年多次强调,中国经济目前及下阶段都不存在通缩。在上周的记者会上,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预计CPI涨幅有望继续回升,PPI降幅收窄态势有望持续。
中国日前公布的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出明显的改善迹象:消费、工业增速都胜过预期,官方指就业亦有改善。但在关键的住房市场方面,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加速下跌,之前楼市已出现长期低迷。
报导称,最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求职者的运气似乎好转。服务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大的部门。服务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就业分项指数今年春季与建筑业就业同步大幅下滑,但现在已开始回升,尽管仍低于荣枯线。根据高盛的数据,包括主要城市交通拥堵在内的一些消费者活动高频指标,也在夏末开始反弹。
此外,即使中国的CPI在7月短暂跌至负值,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所谓核心通膨率实际上已升至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8月,服务业的消费价格通膨率创下18个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至少服务业的就业市场开始显示出触底反弹的明显迹象。
报导称,从边际上看,情况正在好转。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比较基数很低的情况下,没什么理由让人期待强劲的增长反弹。中国政府需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撑房地产市场。如果不这样做,房价下跌将继续拖累家庭的消费意愿。而占经济总量约四分一的房地产行业的疲软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再次破坏整个就业市场,重演今年春夏的一幕。
报导引述瑞银前首席经济学家、现任牛津大学助理研究员George Magnus说:「我觉得,任何人都不应该自欺欺人地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也说,整体信心依然脆弱。8月份数据显示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决策者可以喘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