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可能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后尘的流行观点中,于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商报》则持不同观点。该报驻华记者以「中国经济降温是政府有意为之」为题分析称,中国眼下的通货紧缩,并不会演变成日本曾遭遇过的长年经济低迷。
《德国之声》引述《商报》的评论说,「毫无疑问地,中国政府面临的经济挑战是艰钜的。尤其是建筑行业的降温拖累了增长率,给宏观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这同样也压低了价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向无疑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因素,中国完全有可能陷入持续的通货紧缩中。」
文章说,「然而,中国经济降温其实不仅仅是政府的有意为之,即便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中国经济也早该降降温。多年来,中国经济过快增长,是靠房地产行业过热运行、毫无节制地举债等人为手段强行推高的。建筑行业一度直接或间接地贡献了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
「高层正在要求摒弃这种『虚幻的增长』。就目前种种迹象来看,中国政府准备承受经济转型的痛楚。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不同,中国政府这次并没有拿出大规模举债投资基础设施的措施,而是斥资投入科技竞赛、赶超发达国家。北京还寄希望于私营企业扩大投资、居民家庭扩大消费来提振经济。」
该则评论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在防疫措施结束后,消费者能够把积攒的存款慷慨地支出,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复苏。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私人消费的增长十分缓慢。尽管如此,消费方面的增长却是持续的。今年上半年,消费品以及服务业支出成为了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会展业、旅游业、餐饮业的消费額尤其突出。在服务业,价格甚至在上涨。如果消费能够进一步复苏,那么普通消费品价格也有望再次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