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彭博电)莱茵河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最可靠的货运航道,但极端气候导致夏末到秋季的莱茵河水位降至影响货船航行的水平,沿岸公司被迫另寻救急方案。这个情况突显了即使是发达工业经济体,也难逃气候危机的冲击。如果将莱茵河8900艘船舶更换以确保它们适合在浅水航行,可能须耗资900亿欧元。这只是保持商业畅通须付出的部分成本,其他还包括须有额外的库存和存储空间。
水路行不通之后,德国化工公司巴斯夫(BASF)须改用火车和卡车运货;塑料制造商科思创(Covestro)的应急计划包括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比利时。制造商也纷纷囤积物资,公用事业公司储存额外燃料,货运运营商也开始整顿船队,找来能够在浅水航行的驳船。
这种种昂贵又繁琐的办法,都是为了避免大范围停运。可是事实上,这样的困境会越来越频繁,因为温暖的冬季意味着降雪量减少,不足以在干燥的夏季维持莱茵河水量。
热浪席卷南欧之后,在法兰克福以西考布(Kaub)的莱茵河关键航运点的水位,降至只容许一些船舶运载等于正常容量一半的货物。虽然最近的降雨缓解了压力,但即使是很小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这条关键水路的运输能力。瑞士莱茵河港口总监罗特林索弗说,水位下降10厘米意味着每艘船的运输量减少约100吨。
德国联邦水道工程研究所所长海因泽尔曼说:“我们今天经历的特殊情况,在未来会成为常态。”
如果将莱茵河8900艘船舶更换以确保它们适合在浅水航行,可能须耗资900亿欧元。这只是保持商业畅通须付出的部分成本,其他还包括须有额外的库存和存储空间。
须重新改造河道 但进展缓慢
官方也须重新改造河道,但这方面的进展缓慢。有关计划已酝酿多年,包括设立预警系统和疏浚一段长50公里的困难河段。德国政府估计该项目将耗资1亿8000万欧元。
去年又出现干旱之后,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政府其实寻求加快落实计划,但由于三党联合政府闹内讧,加上官僚惰性,这个工作如今陷入停滞。
莱茵河从瑞士阿尔卑斯山蜿蜒近1290公里,流经德国工业中心地带,最后在荷兰鹿特丹港注入北海。莱茵河为瑞士承载了超过10%的贸易量,每年平均为每个德国居民输送约两吨货物。
2018年,莱茵河水位降至历史低点,河上运输几乎停顿,德国的工业生产因此损失了50亿欧元。从那时起,莱茵河水位限制产能的情况越来越频繁。据德国统计局,去年,德国经莱茵河和其他内陆水道的贸易运输量,降到了至少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外媒惊爆「病夫时代」 重演:经济支柱溃败
向来被称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目前似乎已成为欧洲的最大拖累,美国财经媒体示警,德国持续的工业疲软使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德国经济低迷将引发「欧洲病夫」时代。
报导指出,德国长期以来被视为欧洲地区经济扩张引擎的实力大减,该国上季度经济扩张未能恢复,7月公布的调查数据也不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德国工业正持续低迷,德国经济可能将走向更严重的衰退。
Flossbach von Storch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所创始人、经济观察家托马斯·梅耶尔指出,德国恐再次沦为欧洲病夫,回顾德国在1990年统一后的几年里,经常被粘贴这样的负面标签。
报导提到,德国此次受到乌俄战争持续存在的能源危机冲击,此外,德国经济也受到人口导致的技能短缺和生产力低下影响,加上全球电动汽车竞争加剧,也威胁到该国的汽车制造实力。
IMF和德国央行预计德国今年全年经济收缩0.3%;标准普尔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亦显示,德国工业疲软的程度,足以盖过服务业持续扩张,这意味着德国经济正在拖累其他欧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