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开始量产,打破了国外对这项尖端医疗设备技术的垄断。
据央视新闻星期六(7月22日)报道,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最新一代的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已完全达到医院提出的图像质量要求,可迅速获得人体全身影像,不仅分辨率更高,还大大加快了成像速度。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介绍,新仪器的图像质量一点都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价格也比以前大大降低,因此医院的医疗检查费用相对以前也在逐步降低,群众看病费用就会更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李烨介绍,新仪器拥有的快速成像技术,避免了核磁共振成像会因移动而模糊的情况,且可以看到组织移动的过程。
报道称,核磁共振仪器被称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受制于高昂成本,中国百万人口的核磁共振设备人均保有量不足美日的五分之一。
报道也称,除了在核磁共振的影像诊断装备上有重大突破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还已经研发出可以为肝脏和乳腺疾病提供早期筛查的无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此外,为帕金森、癫痫、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治疗的超声神经调控重大仪器,也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中国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中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经达到32000多家;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大约为1亿3000万元(人民币),年增速大约在12%左右,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中国光伏装机规模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据《科技日报》报道,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星期天(7月23日)在一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说,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增总装机容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达到7842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成为中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
李创军说,今年以来,中国国光伏发电量不断增加,消纳利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超过2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平均利用率达到98%;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推动行业持续降本增效,部分量产先进电池的效率达到25.8%,钙钛矿叠层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效率最高达到33.5%。
他并提到,在产业各环节,特别是硅料环节产能充分释放,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为光伏行业实现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