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新研究证实,一个异常暗淡的遥远星系是宇宙中第一批星系的典型代表,正是这类星系的光芒“撕裂”氢原子的迷雾,结束了宇宙幼年的“黑暗时代”。
新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对宇宙演化至关重要的再电离(Reionization)过程。
新华社星期五(6月2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日前发声明称,该校研究员与国际同行合作,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详细研究了这个编号为“JD1”星系的光谱,并推算了它的准确年龄、结构特征和重元素丰度等。
JD1于2012年首次被发现,位于一个巨大星系团后方,星系团的引力透镜作用将其亮度放大了13倍,使人们得以发现它。
这篇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的新研究显示,JD1星系的形态复杂,体积和质量都比银河系小得多,其光芒呈现的是宇宙年龄仅4.8亿年时的情景。从实际亮度来看,它正是结束宇宙幼年“黑暗时代”的典型星系。
研究员指出,受限于观测技术,此前人们发现的最遥远星系大多比较明亮,且数量稀少,在早期星系中不具备代表性。理论认为,对宇宙再电离作出主要贡献的应该是众多低亮度星系,但它们被中性氢原子包裹,难以观测。
宇宙大爆炸之后,随着宇宙膨胀、冷却,质子与电子结合成中性氢,此时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尚未诞生,宇宙进入没有光芒的“黑暗时代”。几亿年后,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发出的高能紫外线使氢原子发生电离,开启“再电离时代”,宇宙变得越来越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