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首季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4.5%,高于市场预期增长4%。渣打认为,2023年全年GDP增速有机会超过预测的5.8%,预计今年人民币中期借贷便利(MLF)不会有进一步变化。
渣打发表报告指出,中国首季GDP按季增长2.2%,增速高于上季的0.6%,亦比疫情前(2017至2019年)同期平均增速1.8%。根据该行计算,首季的产出缺口(Output Gap)占GDP的比重为-1.2%,上季则为-2.8%。渣打认为,中国人行将在第二季控制信贷增长,以确保新增贷款有效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在金融体系内流通。
渣打预计,中国第二季GDP按年增速或高于该行预期的7%,但要留意美国和欧盟经济放缓,或会对中国下半年经济造成压力。该行维持MLF及外汇存款准备金率(RRR)不会进一步改变的预测。
花旗表示,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由5.7%上调至6.1%,并认为今年可能是中国决策者化解结构性问题的窗口期,包括民间信心疲弱、青年失业率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
花旗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余向荣表示,出台刺激措施的必要性进一步降低,下一个观察窗口是通常在4月底召开的讨论经济议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但预计不会有重磅消息。
国家统计局:当前经济没有通缩下阶段也不会通缩
针对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走低,有关中国经济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传言甚嚣尘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傅凌晖对此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新华社》指出,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傅凌晖表示,一季度大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温和上涨1.3%。货币供应量来看,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2.7%,增长较快;从经济增长情况看,1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4季度回升。整体上看,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
傅凌晖说,今年一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回落主要受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春节后农副食品市场需求回落,价格有所下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回落带动能源价格走低;车企降价促销力度较大等等。尽管CPI涨幅有所回落,但市场供求保持基本稳定态势。
傅凌晖预测,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比较高,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意味着出现了通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