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星期天(3月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经历新冠疫情后,韩国商品在华人气下滑,少人问津。专家建议韩国企业进一步扩大线上营销渠道。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从去年12月起对中国十大城市的1000名消费者进行为期约两个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4.5%的受访者对韩国商品形象给予好评,35.5%的受访者评价不好不坏,10%给出差评。与疫情初期的2020年相比,好评比例下滑5个百分点,差评比例则提高6.6个百分点。
近五年买过韩国商品的中国消费者占比,从2020年的78.7%大幅降至2022年的43.1%。同期,20岁到29岁中国消费者从83.3%下滑至41.2%,30岁至39岁中国消费者从84.8%下滑至40.4%。上海、北京的韩国商品消费者比例从各为87%分别下滑至41.3%和40.2%,一线城市消费退潮明显。曾购买食品、美妆、服装等韩国生产主力消费品类的消费者普遍减少,婴幼用品、厨具、医药保健品购买经历较前增多。
报告分析称,韩国商品未能迎合疫情期间中国消费趋势的变化。中国消费者不买韩国商品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商品评价不好(35.9%)、国家形象(34.6%)、竞争力不足(33.6%)。与202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因缺乏竞争、售后客服流程繁琐、价格不合理而不买韩国商品的受访者明显增多。用中国制商品替代韩国商品的受访者多达58.2%,买欧货、美货、日货的比例分别为17.3%、14%、10.5%。
韩国贸易协会建议,韩企在化妆品、食品以外,向医药保健品、婴幼用品、厨具等品类扩充产品线,同时在研发和包装设计上下功夫。考虑到抖音等新型社交平台上的网购盛行,韩企应推动营销渠道多元化,而非偏重布局天猫、淘宝和京东三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