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2月28日报导,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外汇」2月27日消息,近期,有观点质疑2020年至2022年中国中国贸易投资顺差合计近1.9兆美元,但外汇储备、外汇存款等数据未获同步增长这一问题。厘清贸易投资顺差去向,需要从中国整体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角度观察,而不应简单地把贸易投资顺差对应于外汇储备、外汇存款等数据变化。
从数据比对的实践角度看,对外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资金来源方面。近三年来,经常帐户顺差、赴中直接投资净流入是中国主要的对外资金来源。近三年疫情多次冲击全球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较快恢复,涉外经济发展韧性较强,国际贸易和赴中直接投资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形成了较高规模的跨境资金净流入。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初步测算,2020年至2022年,经常帐户顺差、吸收赴中各类投资合计形成对外资金来源约2兆美元。一方面,中国经常帐户合计顺差9800多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左右,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另一方面,中国吸收跨境投融资合计1兆多美元。中国经济前景长期看好,叠加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近三年赴中直接投资资金净流入近7800亿美元。外资买入境内债券和股票等赴中证券投资,以及国内主体从境外获得存贷款等赴中其他投资,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净流入。
其次是资金运用方面。跨境贸易投资顺差超八成转换为中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境内企业、银行等持有的境外资产增加。对外资金运用分为民间部门运用和官方运用。民间部门运用主要是境内企业、银行等通过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包含存贷款)等管道开展对外投资。从近三年情况看,中国对外资金运用合计接近2兆美元,基本与对外资金来源规模相对应,民间部门对外投资规模占比超八成。其中,对外直接投资近4400亿美元,对外证券投资和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合计达1兆多美元。这些对外投资同时都是民间部门的资产,并且是「藏汇于民」的重要表现。官方部门对外投资主要表现为存底资产增加,2020年至2022年增幅为3100多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外汇储备增加,这与外汇储备余额变动有一些差异,主要原因是余额还受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动等估值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看,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数据比对的实践角度,近三年中国对外资金来源都可以找到对外资金运用的相关项目,两者基本能够匹配。
经常帐户顺差、吸收赴中各类投资资金主要转化为中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增加了对外资产,是市场主体合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表现,也是中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更加稳固的体现。
一方面,贸易投资高顺差不再对应官方储备高增长,民间部门对外资产负债匹配度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稳步推进,官方储备资产占比回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占比提升,优化了中国对外资产结构,可以逐步改善中国对外投资收益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