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方不看好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情况下,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宁吉喆说,随着实体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将减缓全球经济衰退程度。
据中新社报道,宁吉喆星期天(12月25日)以线上方式参加“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时,作出以上表述。
他指出,中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过去三年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所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宁吉喆举例说,目前,中国粗钢年产量超过10亿吨,电子计算机年产量四亿多台,手机年产量十多亿台,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这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是中国经济实力历史性跃升的重要标志。
他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前年、去年、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速,交通、物流、信息通信业增长较快,这得益于中国产业体系健全、市场主体灵活,能够迅速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生产方向,也充分表明实体经济增长在经济恢复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展望未来,宁吉喆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欧美一些国家先工业化,又去工业化,然后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的老路,必须牢牢地把实体经济抓在手里,切实扭转脱实向虚倾向,引导各类要素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聚集发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质量、数量双提升。同时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宁吉喆相信,随着宏观政策落实到位,明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实体化发展和恢复性增长。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保持在30%左右,中国的恢复性增长也将减缓全球经济衰退程度,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星期天以线上方式在上述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提醒,中国经济加大政策力度要把握好度,防止用力过猛带来的风险隐患。
他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统筹”方法论,都是要求在今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
杨伟民列举了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其中包括长期与短期的关系。他强调,处理好这对关系主要是防止三种倾向。
第一,防止短期给长期留下后遗症。现在中国的紧迫任务是力促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需要加大政策力度,但要把握好度,防止用力过度、过猛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防止再出现“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财政政策要可持续,货币政策不可“大水漫灌”。
第二,防止长期任务短期化。实现长远目标和任务要久久为功、年年努力,不能都打成攻坚战、歼灭战。“长期积累的问题必须一步一步解决,不能指望一天就面貌大变,一夜解决问题”。
杨伟民认为,不应所有事都要求限期完成,完不成就问责,否则容易出现长期目标短期化、应急化。
第三,防止长远任务短期不努力。长远任务需要从一个个短期做起,不能因为是长远问题就不出手,击鼓传花。
杨伟民直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在部分领域出现了“单打一”的情况,带来一些损失。“这就启示我们,经济是一个多种变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系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