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连四日访问最繁忙的一天。他先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三小时,再举行联合记者会,然后又跑到国务院与法国媒体称“能说完美法文”的国务卿布林肯共进午餐,晚上还要到白宫接受拜登的国宴款待。期间,马克龙与拜登两人的公开表态都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美欧贸易冲突平息?
前一天才批评过美国《通胀削减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近3700亿美元“买美国货”保护主义绿色产业补贴正在“杀死”欧洲职位、有可能“分裂西方”,马克龙在拜登面前却称“有信心”问题将会解决,认为拜登和美国国会议员也没有意图要抢走欧洲职位,表明双方会“重新同步化”政策、就相关技术细节埋头工作。
拜登亦称美方可以在《通胀削减法》上做些小改动,让欧洲国家也能参与。他声明“我从来没有排斥跟我们合作的人的意图”“我们将会继续在美国创造制造业职位,却不会以欧洲为代价”。马克龙则指出“我们想一起成功,并非互相对立”。
近来《通胀削减法》的保护主义条款已变成美欧之间贸易冲突的核心。这次“马拜会”之后,有欧洲舆论就以“抢得期待以外的胜利”来形容马克龙的成果。
法国乌克兰立场现强硬转向?
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拜登和马克龙也展示出难得的立场契合。一方面,拜登表示“如果普京真的有意愿去寻找结束战争的途径的话,我准备好跟他谈”,跟一两个月前其拒绝就乌克兰问题与普京直接对话的态度迥异,某程度上也靠向了开战后一度密集与普京对话的马克龙的态度。
另一方面,以往被质疑企图劝和乌克兰、曾言不能“羞辱”俄罗斯的马克龙,此刻却将支持乌克兰定位在美法两国的“价值、历史和原则”之上,表明“如果我们放弃乌克兰……世界将没有可能稳定”。他更声言,何时和谈、在什么条件上和谈,都该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作抉择,声言“我们不会促使乌克兰人作出他们不能接受的妥协”。此等表态与拜登当局的既有立场完全一致。
而更值得留意的是,在马克龙启程之际,法国外交部在11月30日发表了声明,呼应了日前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布的欧盟提议,支持成立“特别法院”去审理乌克兰战场上的战争罪行,成为了首个支持此等方案的主要西方国家。由于以追究战争罪责为前提只会使俄乌和谈的开展更为困难,在这个角度来看,法国似乎已表达了支持乌克兰到战场胜利一刻的意图。
无论是在《通胀削减法》的美欧贸易纷争,还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拜登和马克龙的表态几乎完全一致,呈现出美法团结的氛围。然而,这一种团结其实只是偶然的契合,而非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欧洲自主”的逻辑
对于《通胀削减法》保护主义“买美国货”政策的批评,法国从总统到财长的批评用词都较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公开言论更为严厉,俨如欧洲利益的守护者一般。但对高举“欧洲自主”的法国而言,最佳的结果却不是美国像对待与之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一般,将欧洲盟友也纳入美国国内绿色补贴的范围之内,而是由欧盟推出像美国一般的保护主义“买欧洲货”补贴,以欧盟企业为先,与美国分庭抗礼。
此刻马克龙对双方解决分歧表示“有信心”,其实只是一种外交表态。如果美国果真能将欧洲国家纳入补贴范围,这只会增加了欧洲企业在绿色投资上对美国的依赖,并不符合“欧洲自主”的长远目标。
而实际上,不少分析都认为,如果《通胀削减法》不再经美国国会修改,拜登的政策调整最多只能是效果不大的小修小补。马克龙对此大概也是了然于胸,只是不能明言而已。可以预见,回到欧洲之后,《通胀削减法》的争议依然会是马克龙用以说服其他欧洲国家支持欧盟版“买欧洲货”政策的一大着力点。
同一个逻辑也适用在乌克兰问题之上。对于俄乌战争的解决,马克龙最想看到的就是欧洲主导下和平,美国最多只是从旁协助。因此,在战争初期,当美国开始谈论战争上的胜利之际,马克龙则表明不能“羞辱”俄罗斯和普京,希望能以一条与美国不一样的途径去促成停战。
当然,其后的形势发展却迫得马克龙不得不改变策略。乌克兰的战场表现远超预期,与俄方形成了双方都在求胜的战局,当然就没有和谈的空间。而面对战场失利的普京,也没有软化立场的迹象,甚至变本加厉将乌克兰四个州变成了克里米亚一般的俄罗斯领土,也使谈判变得更不可能。
对马克龙而言,既然谈判解决难以成事,而军事援乌方面法国即使有心亦无力,倒不如反过来支持军事以外的对俄强硬表态,像上述的战争罪行“特别法院”倡议一般。这不只更符合俄乌局势的实际局限,而且能改善法国在东欧“疑俄”欧盟成员之中的形象,有利法国推动其他“欧洲自主”的政策。
究其根本,“欧洲自主”的精神,就是要欧洲脱离对美国的依赖。因此,即使此刻美法对乌立场看似相同,但马克龙也定必会尽力寻找一套欧洲本位、与美分道的解方——他在上月G20峰会期间与习近平见面后大谈中国“未来几个月”的潜在调解角色,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种“欧洲自主”的逻辑,早就决定了美法在欧洲事务上不可能长久一致。
对于“欧洲自主”,拜登当局其实也没有根本性的敌意。欧洲,若非有俄乌战争的偶发事件,根本不是拜登的国际政治主战场,印太和中国才是。只要欧洲不再加深对华关系,甚至在特定范畴上配合美国的对华政策,“欧洲自主”本身并不会对其外交布局构成威胁。当然,这一种“欧洲自主”只能是一种有条件之下的“欧洲自主”,与马克龙心中所想有所不同。
来源:香港01 作者:叶德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