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媒体报道,周一(11月28日)德国联邦政府的负责官员和军火工业界代表在总理府举行高层会议,商讨提高弹药产量,为联邦国防军保障补给的事宜。
此前有数据显示,德国军队目前的弹药库存达不到北约的最低要求。按照北约的要求,成员国储备的弹药应足够供应30天战事的需要。柏林政府承认,弹药短缺的问题涉及联邦国防军的全部领域。联邦政府发言人赫伯斯特莱特表示,整体而言,军中“所有地方”都面临这一问题。
被问到德军的弹药到底“够用几天”?发言人表示,出于安全考虑不能透露。《法兰克福汇报》援引联合执政的绿党主席诺里普尔称,据他所知,德国联邦国防军目前的弹药储备只够用两天,“当然这是绝对太少了。”
据联邦国防军联合会警告称,德军的弹药缺口价值达200亿到300亿欧元。联邦国防军弹药不足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这一情况又有所加剧。
国防部一名发言人表示,过去数年,政府已经大幅提高了订购弹药的支出,从2015年的2.96亿欧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7亿欧元。2023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计划支出11.25亿欧元购买弹药。
《明镜》在线报道,国防部国务秘书齐默表示,将尽快提交联邦国防军所需弹药的清单,以便军火生产企业按需开动生产。执政的社民党主席克林拜尔也呼吁军火工业界尽快提高弹药产量。
不过,德国国防工业联合会的主席阿茨波迪恩反驳说,不能批评企业不及时行动。他称,在乌克兰战事爆发后不到一周,德国军火企业对政府就表示可供应价值100亿欧元的弹药、武器备件等军事物资,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接到订单。而军火企业不可能在没有拿到订单的情况下大量生产。
另据网络媒体Security Table报道,军工生产的某些重要前期产品来自中国,而这一供应链一段时期以来不再顺畅。报道引述业界人士称,德国弹药生产企业的不少供货商在中国或由中资控股。这些供应商,比如火药厂家一年以来已不再向西方客户供货,原因不甚明了。后者只能在欧洲寻找替代,这导致生产周期延长。现在德国厂商购买火药,供货期往往长达两到三年。
德国《世界报》举了另一个例子:无论是枪支还是坦克火炮,制造弹药推进器所需的棉短绒(Linters)最主要的供应商都在中国。几乎所有欧洲武器生产商都从中国进口这一前期产品,其中包括德国军火巨头莱茵金属(Rheinmetall)的瑞士子公司Nitrochemie Wimmis。但自新冠疫情以来,棉短绒的供货时间大大延长,现在客户要提前6到9个月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