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在固然有许多傲人的优势,例如低污染、取得容易,但就是在商品化与市场化上落入下风,虽有高科技支撑,眼看已经失去下一代汽车能源转型市场。 (图/Shuttersotock)
随着电动车技术快速普及,最关键的电池技术也在各方看好电动车前景下进展迅速。尤其是中国的电动车厂大量开发锂电池技术,逼迫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的日本开始犹豫是否要放弃国家级的氢能源战略。日本朝野担心,如果不转换跑道投入锂电池研发,可能会在电动车前期世代的市场上完全落于中国之后,在氢能源投入大量资金与长期规划后,如何应对中国电动车产业迅猛的声势,成为日本朝野的重大难题。
从减碳的大趋势受到重视后,汽车使用的能源转型已成为迫切且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汽车商在开发电动车时,就有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2派的争议,锂电池技术上较容易,成本较低,但有材料来源与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氢燃料不缺来源,无污染疑虑,但保存与应用技术较难,成本较高。而以先进技术自傲的日本选择了氢燃料电池这条较困难的路径,可能是认为其技术能力强,选择氢能源能在新一代电池的竞赛中有更大的胜算。可惜的是,愈来愈多的迹象显示,日本这次可能打错了算盘。
汽车商在开发电动车时,就有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两派的争议:锂电池技术上较容易,成本较低;氢燃料不缺来源,无污染疑虑,但保存与应用技术较难,成本较高。图为氢燃料电池车概念图。 (图/美国能源部)
日本政府在2017年率先提出了氢能源国家战略,将氢为日本下一代能源的「本命」,是迈入零碳排社会的王牌,2017年率先制定了氢能源基本战略,设定2030年要以氢为燃料进行发电商业化,以相当于1座100万千瓦核电厂的规模为氢能源发电的目标。西方国家也有不少陆续跟进制订氢能源发展政策,氢能源一下子与半导体、人工智慧并列,成为先进国家高科技竞争的主要标的之一,日本也成为全球氢能源技术的领跑者。
由于日本是汽车制造大国,发展氢能源自然要与强大的汽车产业结合,而汽车商也才有足够的资金支援这种花大钱的研发,几个大车厂如丰田、日产与电池制造商松下等大型企业都陆续加入,几年内也开发出很多氢能源相关专利。 2014年丰田推出量产型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日本川崎重工也开发出世界上唯一以真空绝热方式做为船舶运输液化氢的独门技术,它将氢冷却到摄氏零下253度后液化,体积缩小至原来的1/800,可以极高效能地运送这种无碳清洁燃料。
2014年日本丰田推出量产型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图/Toyota)
日本其他的各种氢能源相关技术与专利竞相出炉后,业界唱衰氢能源的声音愈来愈大,主要原因在氢能源系统造价太贵,储存、应用的综合成本过高,这些因素让氢能源难以普及。直到这几年大陆电动车快速成长,车用锂电池技术快速进展,造价也愈来愈低,它的性能优点虽然不及氢能源电池,但系统建立容易,车用锂电池技术上容易,造价也低,能够快速商业化,迅速地被爆发式成长的电动汽车市场接受。
2018年宾士汽车在斯德哥尔摩展出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设计。 (图/ Mercedes-Benz)
遇到类似问题的不只是日本企业,德国汽车巨擘宾士等其他投入氢能源的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德国宾士与日本本田汽车2家公司陆续在2020、2021年宣布中止氢能源汽车计划,日本政府也不再用大笔经费资助大企业的研究机构进行氢能源技术研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则把目标转向氢燃料电池在各种特殊载具上的其他用途。 Jaguar Land Rover去年宣布要开发氢燃料原型车,但不到半年该计划的负责人离职,开发计划无疾而终。连日本最有雄心壮志的丰田汽车态度亦转趋保守,该公司社长马特.哈里森(Matt Harrison)也公开表示,氢能源电池未来机会不大,到日本设定的2030年,一年也就大概能卖几千部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电池车在家用汽车市场败给锂电池,但是部份厂商以其易补充燃料与续航力强的特性,转向开发大型交通工具与重型运输车辆。图为意大利与美国合作的氢燃料卡车。 (图/路透)
锂电池打败氢能源是典型的低科技打败高科技的例子,从各国目前的电动车发展趋势看,使用包括锂电池在内的固态电池是主流趋势,它在汽车业的大量使用将外溢到其他产业上,大量的市场规模在来多样化的发展,势必将氢能源技术的应用范围压缩至到极小的、仅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内。氢能源在固然有许多傲人的优势,例如低污染、取得容易,但就是在商品化与市场化上落入下风,眼看已经失去下一代能源转型的市场。日本在第一次能源危机时夺下美国汽车大部份市场,但这次的能源革命带来全球汽车产业洗牌,很可能会产生几个新的霸主。
中国新秀电动汽车厂商小鹏汽车超长续航锂电池电动汽车展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