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政府、学术界与工业界「三足鼎立」合作下,却遇到许多人不愿意打疫苗、不相信科学的问题,也凸显了「多元性与包容性」必须纳入公卫和医药议题的解方之中。 (示意图/shutterstock)
旅美生技专家周慧泉表示,疫情凸显任一国家、小我或不合作的心态,疫情就难解决,而远距工作对生技医药产业带来的挑战是实验室与临床试验都必须转型。
展望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之后,生技制药业界的未来大趋势,全心医药(AltruBio Inc.)总裁兼执行长周慧泉(Judy Chou)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可以预见「创新技术将以更快速的时间有效动员、解决医疗问题」。
周慧泉说,以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为例,在美国政府、学术界与工业界「三足鼎立」合作下,以前所未见10个月的时间核准上市。但在突破性技术与跨界合作之后,却遇到许多人不愿意打疫苗、不相信科学的问题,也凸显了「多元性与包容性」必须纳入公卫和医药议题的解方之中。
全心医药总部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实验室在台湾。全心医药主要研究免疫疾病、专攻新型抗体疗法药物开发,前身是2000年创立的台医新药。在历程坎坷的发展过程和财务赤字中,于2020年换血重新出发,并聘请前拜耳(Bayer)药厂资深副总裁周慧泉加入领导。
周慧泉毕业于台大医学院,取得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及发育生物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研究教授。
全心医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主要专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以及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溃疡性肠炎等免疫疾病药物。
去年4月,全心医药募集约新台币18亿元A轮资金,包括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看好投入。本月6日获BioSpace评为今年北美最值得关注的30家生技新创公司之一,排名13,「将对生技业产生巨大影响,且有望于未来持续产生影响的佼佼者」。
BioSpace是全美前3大专业生医媒体平台,以其独立的董事会成员对美国生技新创进行年度评选。周慧泉说在消息公布前,她完全不知情,「既开心又紧张」,步步为营希望以「有材有料」的成果不负众望。
因为疫情,去年创投基金大举投入生医产业,却也产生只专注在COVID的另一种排挤效应。周慧泉表示,对抗疫情至为关键,但癌症等疾病的问题并不会消失,当资源受限之下,灵活运用数位科技,尤其确保与远端病人进行的临床实验数据可靠可信,已成生技界重要的课题。
全心医药实验室在台湾,周慧泉认为,台湾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疫情上控制得宜,「实验室多能正常运作、非常幸运」。
生技医药产业的实验工作多半需要人在现场,但当远距上班成为选项、人才雇用不受地域限制时,她对趋势的观察是「数位化转型与多元化思考将带动下一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