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渐失稀土行业垄断优势 美国十年磨剑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机械制造>中国恐渐失稀土行业垄断优势 美国十年磨剑

中国恐渐失稀土行业垄断优势 美国十年磨剑

2021-12-30 来源:美国之音浏览数:726 国际会展网

核心提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对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有近乎绝对的主导权,但各种迹象显示,中国的稀土资源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美国及其盟国竭力打造的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已经初具雏形。

稀土行业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对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有近乎绝对的主导权,但各种迹象显示,中国的稀土资源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美国及其盟国竭力打造的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已经初具雏形。

为了继续确保垄断地位,中国上星期宣布成立“中国稀土集团”,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国稀土产业自2003年至今已先后经历三次行业大整合,一步步减少公司数量,扩大公司规模,在最近再次启动新一轮重组中,将全国所有稀土采矿和冶炼分离企业归并成为以江西和内蒙古为基地的两大集团,以进一步强化了北京在这一重要战略资源领域的绝对控制。

中国或渐失优势

中国虽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第一稀土矿产大国,但是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也令中国的资源迅速消耗。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稀土储量在2016年时还有5500万吨,但是到2020年已经降至4400万吨,如按占比计算,全球2020年已探明稀土储量为1.2亿吨,中国的比例已由近50%降至36%左右。

稀土行业

由于稀土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稀少,美国地质调查局称,这些最初被认为稀有的元素在“地壳中相对丰富”,所以近年来在清洁能源经济的推动之下世界范围出现了稀土探矿热,从欧洲、南美到亚洲和非洲都有新的稀土矿藏被发现,其中很多正处在开采当中。

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的报告说,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都在开采稀土。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今年的一篇论文中说,自2010年以来,世界上有37个国家的261家公司开发了共计429个稀土项目。

仅以美国正在德克萨斯州开发的“圆顶山稀土项目”(Round Top)为例,这一巨型稀土矿被认定足以提供美国130年之久的稀土需求。据德州政府官网资料,从2023年开始,负责这一项目的“美利坚稀土”公司将开始生产超300,000多公吨的稀土氧化物。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这篇题为“世界稀土产业格局变化与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的论文指出,随着中国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其它国家新稀土资源的发现,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格局已经发生改变,“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已逐渐减弱”。

“捍卫民主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内森.皮卡西奇(Nathan Picarsic)说,在美国及其盟国近年来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开采和更多投资。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澳大利亚已经有一些设施投入运行,此外在美国一些州,过去 10年、15年里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项目也正在恢复进行新的探索。”

一家名为美洲稀土公司(American Rare Earths)的澳大利亚公司最近透露说,该公司已经获得了610万美元的资本募集,并表示已经获得位于亚利桑那州和怀俄明州的两个稀土矿勘探许可证。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西北的拉巴斯矿不但有成为美国最大稀土矿的潜力,而且该矿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所含的钍和铀等放射性元素极低,而对放射性元素的法律限制被认为是导致美国在上个世界80年代稀土霸权拱手让给中国的最直接的原因。

该公司的官网称,美国只有一个芒廷帕斯矿矿,因此政府非常积极地试图增加供应,已经允许其于在2021年3月在拉巴斯开始钻探。

稀土行业

在中国近乎垄断的稀土分离领域,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表示,他们和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共同开发的一项稀土元新技术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重要意义。由于稀土元素并部已可开采的浓度出现在地壳中,必须首先化学分离,但是这一过程不但会产生大量废物和污染,而且成本极为高昂。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上个月底的一份新闻稿中称,他们的技术可以十分经济有效地分离稀土,并可能极大地改变行业现状,令美国稀土厂商收益。目前这一新技术已授权给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有机化学品制造商。

皮卡西奇说,随着国际稀土业逐渐步入更具竞争的环境,中国产业规划机构要确保北京继续保持其影响力,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加强政府控制和整合。他说:“他们不希望他们的上游生产商进入自由的全球市场,让这些公司可能与跟中国下游公司竞争的澳大利亚、德国人或美国公司达成交易。”

欧盟不扩散联盟国际防卫与安全中心的研究员安德里亚·博内利对美国之音说,通过新成立的国家巨头公司,北京不仅可以通过防止走私来控制价格和出口配额,“而且还可以直接控制这些公司在国外的所有活动和在世界不同地区进行投资。”

美国十年磨剑

2010年中国因钓鱼岛主权纷争升级而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震动,美国等国家忽然意识到如此关键产品的供应严重依赖中国,但是,此时的中国早已雄踞世界第一稀土大国地位长达10多年之久。

中国在2000年时的稀土开采量就已经是美国的14倍,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主宰了从开采、选矿到提纯精炼的两家美国公司 -- "钼业公司” (Molycorp)和“麦格昆磁”(Magnequench)一家在中国的冲击下已经倒闭,另一家被中国收购,改名为“麦格昆磁天津”。原本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的永磁技术现已归中国所有。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2005到2008中,美国91%的稀土金属和化合物来自中国。

十年来,美国要从几乎为零开始建立一个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的努力可谓充满艰辛。

稀土行业

2010年后,中国对日本的制裁令国际稀土价格闻声飙涨,中国之外一时间曾涌现出数百家稀土公司,美国稀土探矿活动也开始复苏,钼业公司旗下沉寂了近十年之久的芒廷帕斯矿重新复活。然而,仅两年之后,中国又放松了对稀土的配额管制,曾经如日中天的稀土价格忽然一泻千里,钼业公司如遇当头一棒,完全无力偿还巨额负债,只能申请破产,股票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后被中国的稀土矿业公司“盛和资源”和其参股子公司、新加坡的MP Mine Operations收购。

在几度惨败之后,美国近年来开始以政府资助和联合盟友的方式扶持打造一个没有中国公司参与的稀土产业链。美国国防部、能源部等部门从2019年开始大力资助稀土基础研究、及加工和生产。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是受益于五角大楼最成功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应商, 该公司将在其位于西澳大利亚的韦尔德(Mount Weld)开采出的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关丹的Lamp工厂进行冶炼分离,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之外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稀土分离厂,莱纳斯在最新的财报中说,其总产量已经达到到1万5多吨。公司的股票在两年的时间里翻了大约7倍。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报告认为,2017年重新投产的芒廷帕斯、和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再加上马来西亚关丹的采矿和冶炼分离产能已经“初步建成了独立于中国的稀土资源供应链”,考虑到美国的稀土表观消费量,仅从数字上看,美国已实现稀土独立。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近年来的稀土精炼产品进口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时的进口总值为6.96亿美元,而去年仅为1.1亿美元。

美国稀土业在过去的一年中可谓动作频频,仅在最近两个星期的重大新闻就包括,收购有芒廷帕斯矿的稀土矿商MP材料(MP Materials)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上星期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通用汽车供应的电动汽车使用的永磁体,标志着曾为稀土磁铁业巨头的通用再度回归这个市场。此外,美国通用原子能电磁系统公司(GA-EMS,General Atomics Electromagnetic Systems)本星期一(12月27日)宣布,开始在怀俄明州设计、建造和运营稀土分离和加工示范设施,分离和提炼怀俄明州东北部的贝诺杰(bear lodge)稀土矿藏。

但是在另一方面,分析人士也指出,美国及其盟国的努力总的来说还过于缓慢。“捍卫民主基金会”皮卡西奇说,美国和盟国在产业规模上还远远比不上中国。他说,美国在为上游开采提供资源和机会方面看到了积极的发展,令人鼓舞,但在很多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并没有对这些进展过于热情,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巨大挑战。”

美国及其盟国的政府虽然已经对稀土供应链问题高度重视,但是市场的动力仍显不足。部分原因是稀土价格从2013年到19年间长期基本持续走低,市场动力不足。直到去年下半年,受缅甸政局动荡、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等等对稀土磁铁需求大幅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稀土价格才开始飙升。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费利克斯·张(Felix K. Chang)说,北京担心产业碎片化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而通过成立大型企业实体更好地管理价格。他对美国之音说:“大型稀土金属公司可以利用其规模筹集必要的资金,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海外收购稀土金属矿并以此成为全球主导,进一步增加北京对稀土价格的影响。”

曾任市场预测分析公司DecisionQ首席运营官的费利克斯·张说,价格飙升虽然可以让中国公司赚取更多利润,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最近稀土价格持续走高一年左右的话,其他国家可能会更加努力建立自己的供应链。”

Booking.com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澳国防部不建议推翻达尔文港租约 岚桥集团租期99年
阅读下文 >> 韩国现代汽车结束内燃机部门 专注开发电动车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百科
  • 商城

欢迎转发与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w.18sz.com/news/show.php?itemid=11599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国际会展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关注官方订阅号

  • 关注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 2003-2024 18SZ.com 18SZ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86 755 88850315 ICP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