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EKSPLA公司是该国最具代表性的雷射科技企业,图为该公司研发的5兆瓦OPCPA雷射系统。 (图/EKSPLA)
近几年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科技禁运,中国因此在几项科技产业上出现「卡脖子」难题。而最近欧洲国家立陶宛与台湾关系热络,遭到中国大陆外交降级并进行包括贸易封锁在内的一系列惩罚措施,但是现在大陆有些媒体也担心,如果立陶宛禁止出口其全球顶尖的雷射技术,大陆可能也会再多出一项被西方科技「卡脖子」的问题。
据《观察者网》指出,绝大部份的人都认为立陶宛是仅有不到300万人口的「弹丸小国」,对中国肯定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但是它虽然小国寡民,其雷射技术与相关产业在1980年代即已跻身国际市场,并有多项产品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1年和2016年,立陶宛研发的雷射仪在国际棱镜(Prism)光学创新评选中获得世界最佳雷射科学与雷射设备奖,研究水准获世界认可。目前立陶宛拥有全球10%的科学雷射仪器市占率,其中的飞秒雷射仪更是占到全球市场的50%以上。
报导说,雷射被业界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高端到航太材料加工,平民如近视治疗手术,都会用到飞秒雷射。该国还拥有全球雷射器技术最成熟的厂商集群,如EKSPLA、Light Conversion、Altechna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EKSPLA。全球顶尖的艾司摩(ASML)光刻机的雷射光源来自德国通快公司,通快的雷射组件供应商则是立陶宛的EKSPLA。
目前立陶宛制造的雷射设备及配件,已经遍及全球科研机构。如美国太空总署(NASA)、欧盟航天局、以色列的核研究中心等。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90%以上都使用了立陶宛制造的雷射设备。
雷射产业对立陶宛非常重要,其年产值大约1亿欧元,占全国GDP的0.23%,而且每年都以10%-15%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雷射产值将占立陶宛GDP的1%。
立陶宛自17世纪初就开始发展光学,雷射技术一直紧跟美国之后,再获得前苏联的强大助力发展成完整产业群落。冷战后立陶宛更把雷射产业定为优先发展的行业,政府对科研与企业都予以大力扶持,维尔纽斯大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实力强劲。 2001年维尔纽斯大学皮斯卡尔斯卡斯教授(A.P.Piskarskas)荣获欧洲量子电子学和光学奖,这标志着立陶宛雷射物理学家在该领域内的地位已得到欧洲物理学界的承认。
立陶宛的国内市场狭小,因此将目光瞄准海外,雷射产品90%以上都用于出口。中国很多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使用立陶宛雷射企业的产品,大约占立陶宛出口的7%。大陆超快雷射器企业奥创光子的创始人邱杭楷曾说,如果立陶宛对中国限制雷射器或核心器件出口,大陆很多大学的科研与工业生产都得停摆。
报导说,雷射是立陶宛最拿得出手的产业,但也严重依赖海外市场。如果卡住中国,也就主动放弃了这个全球最大的雷射器消费国,同时可能波及一年高达23亿美元的贸易额。如果真的用雷射产品卡中国脖子,将迫使中国转向其他水准接近的竞争对手,或是自主研发。而近年来大陆雷射技术有不少突破,解决卡脖子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