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有意推动“疫苗护照”,引起不少讨论,本地传染病专家异口同声认为有此必要,坊间反应言人人殊,一些商户则担心打击生意。新冠病毒不断变种,Omicron的出现引发不少担心,惟科学家普遍相信,现有新冠疫苗仍有一定保护力,不打针者一旦染疫,重症死亡风险一定更高。疫下公共卫生需要具有凌驾性,除非有确切健康原因,否则人人都应该打针,西方国家面对民间“疫苗犹豫”,很多都是靠疫苗护照谷针,法国是很成功的例子,香港长者接种率偏低情况一日不变,都没有条件向外地开放,港府应就落实疫苗护照订下具体时间表,一边做好执行准备,避免混乱,一边加强向未打针者解说,澄清疑虑。
本港接种率陷瓶颈 专家齐倡疫苗护照
新冠疫苗在港开打超过9个月,政府与商界携手“谷针”,几经辛苦,名义接种率终达七成,惟有关数字只反映打针者占可打针人士比例,若以总人口比例计算,实际接种率其实仅得六成左右,70岁以上长者接种率尤低,只得四成半。
本港传染病专家已一再澄清,市民纵有“三高”等问题,一样可以打针,长者和体质弱的人,更加需要打针保护,极少数人对疫苗有过敏反应,又或长期病患不稳定,才不适合打针,惟观乎近月打针走势,本港新冠疫苗接种已陷入瓶颈,绝大多数愿意打针的人,都已完成接种,若要进一步“谷针”,必须采取新措施。上月中,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建议参考外国做法,引入俗称“疫苗护照”的通行证制度,上班、上课及进入公共场所,均须出示疫苗通行证,多名官员最近亦表示,当局正探讨疫苗护照可行性,市民日后进入食肆等表列处所或须已打针。
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平均为2%,根据医管局分析,70至79岁染疫死亡率是8%,80岁或以上更达25%。在香港,相关年龄组别未打针长者超过60万,倘若本港不再厉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长者染疫死亡人数随时破万,医疗系统必被拖垮。无论从公共卫生还是经济角度,香港现阶段都聚焦与内地通关,惟长远始终要处理向外地“开关”问题,观乎新加坡等地的经验,香港若不设法将实际接种率谷至八九成,根本没有条件谈全面开关“与病毒共存”。
诚然,Omicron的出现,为疫苗效力带来变数,疫苗商承认保护力必然下跌,惟无证据证明疫苗对Omicron已经失效,世卫亦强调,现阶段应该坚持推进打针防疫。Omicron传播力强,各地科学家深以为忧,有德国专家唱反调,认为它的致命率可能不如 Delta,不排除新冠病毒演化,正朝“杀伤力减弱”方向发展,甚至变成普通流感那样,然而这只能说是很乐观的假设,新变种来势汹汹,绝对不能“躺平”应对。针对Omicron的疫苗,估计需时3个月研究,量产可能要等接近半年,与其“等运到”,不如现在尽快打针先加强保护。
本港疫苗犹豫严重,当中既有过度担心副作用的问题,亦有政治不信任乃至抵制的因素,平情而论,这不是香港独有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之前一样面对类似情况。法国3年前爆发黄背心示威,重挫马克龙政府。今年初,法国是疫苗犹豫最严重的欧洲国家之一,全国6000多万人,半数不肯打针。法国政府为了谷针,今夏引入疫苗护照,出入食肆、公共场所以至搭长途车均须已打针,部分人强烈反对,惟谷针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短短个多月内,多了1200万人打针,完成接种人口比率,由6月底的三成,急升到8月底的六成,民意对疫苗护照的看法亦变得正面。
谷针防疫是公共卫生问题,不应泛政治化,只要身体情况许可就应该打针,个人好恶或纯粹心理障碍,并非不打针的理由。疫苗护照无疑带有强制意味,却是谷针的有效方法。诚如港大传染病专家何栢良所言,有关引入疫苗护照问题,探讨方向不是“做或不做”,而是研究如何做好行政安排,确保执行畅顺。不少长者喜欢饮茶欢聚,出入食肆必须有疫苗护照,可以成为部分长者打针的动力;顾客须有疫苗护照才可光顾酒吧食肆健身室等,相信亦可令一些尚未打针的青年和中年人接种。
政府多与持份者沟通 商户无理要求难接受
疫苗护照的本质,涉及差别对待打针者和不打针者,惟平机会指出,只要具体安排符合“必须而合理”原则,疫苗护照并非不可为之。部分商界担心疫苗护照会令生意大减,惟法国经验显示,措施对商户的影响颇为短暂,生意不久便恢复。有饮食业人士呼吁当局豁免长者毋须用疫苗护照,反映他们要么不明白措施旨在谷针保护长者、跟“安心出行”混为一谈,要么只顾眼前生意利益,无视公共卫生需要,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当然不可能接受。
引入疫苗护照,事先要有周全安排,当局应该多向公众讲解措施为何必要,并订下推进时间表,让各界有心理准备。为了确保疫苗护照安排合理,当局应跟不同持份者沟通,了解弱势社群需要,避免商户误解。社署今年9月在10间院舍推出先导计划,为合适及不反对接种的院友接种新冠疫苗,合计约有400人打针,无人不适。当局应该向长者多些宣传这类正面信息,让“老友记”明白打针其实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