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5日),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接近1.1万亿美元基建方案。根据计划内容,美国将会在未来几年通过提升国家债务上限以增加联邦政府开支,从而大规模更新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其中计划涵盖各个范畴,包括全美国超过17万英里的公路、4.5万所桥梁,同时亦主张为国内的电讯网络铺设更高速宽频网络、扩充港口设施以及更新各个发电站设施等。这项基建方案被官员形容为历史上“百年一遇的最大型公共投资方案”(once-in-a-generation investment),甚至是被认为美国最重要的基建现代化计划。
在方案得到参众两院通过后,总统拜登在白宫发表讲话,形容这个方案“将为美国国民带来无数的工作机会”,同时计划亦将恢复美国“胜出21世纪与中国在经济上竞争的能力”。然而,当白宫以至两党都为方案获得通过各自发表胜利演说时,基建方案获得通过实际上只是因为两党在加税方面达成共识,决定提高债务上限支持开支,事实上就是继续把这个国家陷于以债养债的困窘之处。问题是美国不可能无日无之地维持今日的政治、经济优势,这种透支国家未来收入的财政办法又可以维持吗?
新瓶装旧酒的“基建+债务方案”
拜登的财政哲学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国民主党的老套路:透过增加政府开支,并通过推动一系列耗费巨大的基建计划,从而达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就业的目标。其中,拜登这套大型基建方案后就一直被连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1933-1939年期间所推出以万亿计的“新政计划”(New Deal)。这项计划在当时全面挽救了美国在1929年后陷入的大萧条景况,亦同时大幅度推动了国内的军事、工业、农业发展,美国城市的现代面貌亦在这个时期被全面改写。甚至今日美国不少的重要基础建设,例如位于加州三藩市、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湾大桥,就是由当时罗斯福政府推出的庞大基建计划支持兴建。
在此以后,透过增加开支推动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美国政府约定俗成的经济政策,甚至这次美国舆论亦对拜登方案赞叹不已,然而这些看法往往只是出于美国社会对罗斯福时代“浪漫化”的结果以及忽略了拜登政府是以庞大举债支持基建开支。不少经济学者都指出拜登的方案根本不能与罗斯福方案相提并论,尤其是拜登的计划是按十年分批推行,而且所有措施方案亦是美国政府透过提升国债从而获得资金,今时今日的美国经济就根本难以与当时拥有庞大储备的罗斯福政府同日而语。
以债养债的困窘
尽管国家发债、增加开支本身亦是平常推动经济发展的现代政府措施,然而今日美国却早已陷入以债养债的“自我陷阱”。尤其是当美国从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起便不断通过债务膨胀延续政府各项开支,并换取经济续命的机会。今日联邦政府财政收入早已入不敷支,而且只能不断依赖透支未来收入支持政府运作,国债累计达到28万亿美元,各个州份债务更是达到美国GDP的7倍。然而,全球各国早已忧虑美国债务问题或将拖累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而当美国不能再维持这种政治、经济优势时,这种债务处理方法的下场大概亦可想而知。